隨筆二三事
之一.
這氣候漸漸暖和起來了,不禁思起王安石的一段詩「春風送暖入屠蘇。」。
又不禁想起舊年古漢語老師與我細說的屠蘇典故並ㄧ品詩詞蘊涵。尤其在這疫病其間更是思起這「屠蘇酒」便是ㄧ防疫藥酒呢!
這氣候漸漸暖和起來了,不禁思起王安石的一段詩「春風送暖入屠蘇。」。
又不禁想起舊年古漢語老師與我細說的屠蘇典故並ㄧ品詩詞蘊涵。尤其在這疫病其間更是思起這「屠蘇酒」便是ㄧ防疫藥酒呢!
屠蘇是一種草名,以此草釀酒故名「屠蘇酒」,在古代於正月初一飲用,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是舊時著名的防疫藥酒。
《本草綱目》亦載有制屠蘇酒的方子及防疫功效。因屠蘇酒的配方出自華佗,又為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諸多神醫所推崇,無數詩詞及典籍皆有記載。
《本草綱目》亦載有制屠蘇酒的方子及防疫功效。因屠蘇酒的配方出自華佗,又為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諸多神醫所推崇,無數詩詞及典籍皆有記載。
如紅樓夢,「男東女西歸坐,獻屠蘇酒、合歡湯、吉祥果、如意糕⋯」
又文天祥於獄中亦寫道「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當然還有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屠蘇酒的文化內涵可見一般,只嘆在華人圈早已失傳。
所幸在日本確是流傳了下來,日文為Otoso とそ,雖不多見,但幸運的我曾在奈良的小巷弄內尋到一間小小酒作坊內就有屠蘇酒。並小酌了幾杯,其酒精濃度較一般發酵酒更低,頗為順口。
之二.
陳阿舍:「我看到新聞說印度有撤僑班機,怎麼沒聽妳說呢?妳知不知道啊?回不回來?」
回:「知道,駐印度代表處有發訊息給我;可我沒打算搭撤僑班機,ㄧ來路途太遠要承擔的風險更大,免疫系統太差,ㄧ動不如一靜。二來那價錢太坑爹~」
陳阿舍:「錢不是個事,重要是妳想不想回來⋯
那妳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回:「這不是我能決定的吧!!😅 可能會再延簽ㄧ年,其他就看疫情變化了~」
陳阿舍:「還延簽ㄧ年!!!別人旅行的單位都是”天”,玩個幾天就好,怎麼到妳這裡不是”月”,就是”年”。
知道自己身體差還愛到處亂跑,ㄧ跑就成失蹤人口,都跑到天涯海角去了~ 什麼時候跑外太空去我也不驚訝了⋯
妳長大了,我管不了妳了~」
回:⋯
陳阿舍:「我看到新聞說印度有撤僑班機,怎麼沒聽妳說呢?妳知不知道啊?回不回來?」
回:「知道,駐印度代表處有發訊息給我;可我沒打算搭撤僑班機,ㄧ來路途太遠要承擔的風險更大,免疫系統太差,ㄧ動不如一靜。二來那價錢太坑爹~」
陳阿舍:「錢不是個事,重要是妳想不想回來⋯
那妳打算什麼時候回來?」
回:「這不是我能決定的吧!!😅 可能會再延簽ㄧ年,其他就看疫情變化了~」
陳阿舍:「還延簽ㄧ年!!!別人旅行的單位都是”天”,玩個幾天就好,怎麼到妳這裡不是”月”,就是”年”。
知道自己身體差還愛到處亂跑,ㄧ跑就成失蹤人口,都跑到天涯海角去了~ 什麼時候跑外太空去我也不驚訝了⋯
妳長大了,我管不了妳了~」
回:⋯
⋯⋯⋯⋯⋯⋯⋯⋯⋯⋯⋯⋯⋯⋯⋯⋯⋯⋯⋯⋯⋯⋯⋯⋯⋯⋯⋯⋯⋯⋯⋯⋯⋯⋯⋯⋯
我讀「智慧之海。達賴喇嘛與當代科學家的對話」
透過經典來學習知識,我想所有人的學習都是一樣。 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樣樣都透過觀察,思考和驗證來學習。一般而言,我們相信合格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的科學知識是可靠的,就像我們相信善良的老人告訴我們的做人道理是對的。
「為什麼佛陀教導說,即使是佛陀的話你也不應該盲從盲信,而應該自己去檢驗,透過檢驗確證是符合真實的才可以相信,否則就可以不從不信?」
佛陀是在告訴他的學生,對實在本質的理解首先是來自於客觀世界本身,透過觀察和思考;其次才是來自於經典,來自於前人已經積累起來的知識。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現在的學生,未來的科學家,還是佛教寺院的僧人,經常把學習經典作為知識的第一來源,甚至是唯一的來源。 經常發生的情況是,當學生學到了知識的同時,知識會成為他們觀察和思考客觀世界的框架和參照物,當客觀現像不能用他們已經習得的理論來解釋時,他們經常選擇不承認這些現象,否認其存在,或者否認這些現象之間是有聯繫的。
執著於先入為主的知識,任其蒙蔽認知,阻礙新觀念和新知識的吸收,佛教把這種狀況稱為「知識障」。
尊者在討論中強調了「沒有發現」和「發現其不存在」完全不同,但是人們經常會從前者跳到後者的結論,但其實是自己本來就「相信其不存在」。 此外,在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中,某一現像是否「存在」必須依靠對象的主觀陳述,也就是說,對這些現象的「觀察」結果,得依靠個人的主觀體驗和敘述。
面對同一個客觀現象,觀察者看到了什麼,其實跟觀察者的主觀觀念有關。 比方說,天空中出一現一片人形的雲彩,佛教徒會說「菩薩顯靈」,天主教徒會說「聖母顯現」。
無論是「菩薩」還是「聖母」,其實只是觀察者對現象的(自我認知)解釋,而非現象本身。
ㄧ些些⋯
「知識障」啊!這確實是極普遍的~
所以一直以來我所力行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邊走邊讀邊思」。
若不先讀萬卷書就行萬里路,只是帶這既有思維看待ㄧ切不同,也就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ㄧ切不同,這只能看見帶偏見的表象。而只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也只能看見事不關已的表象,無法進入深刻的思考與探究,人是情感與血淚的生物 ,所以親身體會是不可不為的。
所謂「無知者什麼都敢下結論。」,然而世事實是「未知」比「已知」多得多。
所謂的「不存在」,也只是發現前的等待。
若不先讀萬卷書就行萬里路,只是帶這既有思維看待ㄧ切不同,也就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ㄧ切不同,這只能看見帶偏見的表象。而只讀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也只能看見事不關已的表象,無法進入深刻的思考與探究,人是情感與血淚的生物 ,所以親身體會是不可不為的。
所謂「無知者什麼都敢下結論。」,然而世事實是「未知」比「已知」多得多。
所謂的「不存在」,也只是發現前的等待。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十善是菩薩淨土,菩薩成佛時,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誠諦、常以軟語、眷屬不離、善和諍訟、言必饒益、不嫉、不恚、正見眾生來生其國。」
〈佛國品第一〉
這段經文是說,菩薩在度眾生的過程中,以十善法來化度眾生,所有被他教化的眾生用十善法作為生活的、生存的、生命的方式和運作。當在菩薩成佛之時,這些眾生都已成就了十善的功德,而到菩薩的淨土與他一塊兒生活。
《維摩經》此處所說的十善,與平常的五戒十善的十善法略異,一般所說十善法:是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愚癡)。《維摩經》則從更積極的角度,另立如下十項善法的名稱:
「命不中夭」:未成年而死叫夭;不中夭是說在兒童乃至青少年時期不會死亡,至少到成年以後才會死,因是菩薩身所以不會短命,此是不殺生的善業果報。
「大富」:不偷盜,所以有大富貴。
「梵行」:不邪淫,能守禁戒,沒有男女欲事。
「所言誠諦」:不妄語、不說謊。
「常以軟語」:不惡口、不罵人。
「眷屬不離,善和諍訟」:不兩舌、不搬弄是非,所以眷屬不會分離,有訴訟鬥爭的時候很容易解決。
「言必饒益」:不說無意義的話,所說必有益眾生。
「不嫉」:不妒嫉人。
「不恚」:不瞋恨人。
「正見」:沒有邪見,信因果明因緣就是「正見」。
不信因果,不明因緣就是「常見、斷間」。
正見是了知人一定有過去和未來,天天生活在變動中,一切因緣隨時有散、有聚、有合、有離。深信因果,明瞭因緣,不落常見與斷見。
「常見」是認為生命是永恆的,相信有一個至高的神,是唯一而且永恆的。
「斷見」是認為人死如燈滅,人生如幻泡。
「梵行」:不邪淫,能守禁戒,沒有男女欲事。
「所言誠諦」:不妄語、不說謊。
「常以軟語」:不惡口、不罵人。
「眷屬不離,善和諍訟」:不兩舌、不搬弄是非,所以眷屬不會分離,有訴訟鬥爭的時候很容易解決。
「言必饒益」:不說無意義的話,所說必有益眾生。
「不嫉」:不妒嫉人。
「不恚」:不瞋恨人。
「正見」:沒有邪見,信因果明因緣就是「正見」。
不信因果,不明因緣就是「常見、斷間」。
正見是了知人一定有過去和未來,天天生活在變動中,一切因緣隨時有散、有聚、有合、有離。深信因果,明瞭因緣,不落常見與斷見。
「常見」是認為生命是永恆的,相信有一個至高的神,是唯一而且永恆的。
「斷見」是認為人死如燈滅,人生如幻泡。
把書堪過日之春風送暖入屠蘇
|
把書堪過日之春風送暖入屠蘇 |
把書堪過日之春風送暖入屠蘇 |
把書堪過日之春風送暖入屠蘇 |
糌粑黑麥黑糖鬆餅🥞
|
糌粑黑麥黑糖鬆餅🥞 |
魚香茄子🍆(無肉版)澆蓋飯+蒜炒四季豆
|
魚香茄子🍆(無肉版)澆蓋飯+蒜炒四季豆 |
魚香茄子🍆(無肉版)澆蓋飯+蒜炒四季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