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9月30日

五轉佛塔五塔寺–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Five Pagoda Temple : 10 mile lieues de retour à la maison, partie VI- voyage en Chine- Inner Mongolia)

2010-09- 30 in Five Pagoda Temple -Hohhot - Inner Mongolia - China

Hotel →五塔寺→席力圖克→將軍衙署→Hotel

19563 +5.2+1+5.2= 19575 km



目前旅程 : 19575 km在五塔寺呼和浩特   內蒙古  中國

Trip total : 19575 km in Five Pagoda Temple - Hohhot - Inner Mongolia – China



夜宿 : hotel 60 RMB (per night)

誼濱小賓館: 新城區將軍衙署西巷內 Tel: 0471-6287183



Day 80



五塔寺原名“慈燈寺”,五塔的正名是“金剛座舍利寶塔”,“金剛”在梵語中是“堅固”的意思,上立五塔表示是五方的佛主,分別為中間的大日如來佛,東面為阿閦佛,南面為寶生佛,西面為阿彌陀佛,北面為不空成就佛,其形式來源於印度佛陀迦耶的精舍。

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這座五塔是中國現存的五座金剛座舍利寶塔中建造時間較早的一座。高約16米,由塔基、金剛座(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塔頂是由五座舍利玲瓏小塔構成。 

這些個梵語翻譯來的字眼對於我一直只是些名詞組成,見於佛教經文中經常出現又時常因為無法想像飄飄渺渺的被略過。
現今這樣真真實實的實物座落眼前,總還感覺很虛幻
在虛幻中探索著,不知覺得一層層遶行著,晃晃中似乎被牽引著,進行著一場轉山轉水轉佛塔的祭祀儀式

眼前聳立著的金剛座其平面呈“凸”形,基座高約1米;為束腰須彌座。
一繞,透過圓窗方窗細看著隨窗型被截斷的獅、象、金翅鳥和金剛杵等雕刻,這樣的截斷恰如我對這些預意的矇矓半解。

緩緩而行以至塔座後面的山牆上,眼睛為之一亮的是三幅圓形石刻圖,分別是“須彌山分佈圖”、“六道輪回圖”、“蒙古天文圖”。

須彌山(梵文:मेरुSumeru),古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小世界的中央(一小世界是小千世界的一部分)。傳說須彌山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須彌山由金、銀、琉璃和玻瓈(並非玻璃,而是類似水晶)的四寶構成。

其中以“蒙古天文圖”最為珍貴,天文圖直徑144.5釐米,內規的圓徑是18.3釐米,赤道的直徑是5l.4釐米,黃道直徑達73-76釐米;天球圓面以北天極為圓心,放射出二十八星宿位置的經線,還有五個同心圓,由裡向外為天北極圈、夏至圈、赤道圈、冬至圈、南極圈,此外,還標注了十二宮十二生肖和二十四節氣。圖的下側刻有長方形圖例、標星等詳細的令人咋舌。
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用蒙古文標注的一幅天文圖,也是研究中國古代天文的重要實物資料。
我雖同樣看的一知半解,但就那半解也足夠我震盪不已神奇 !


繞行一圈回到南面,拾級登臺,見一大拱門,拱門上鑲嵌著漢白玉石的匾額,是以蒙、藏、漢三種文字刻著“金剛寶座舍利寶塔”,門旁有四大天王壁刻。


二繞,再環塔而行,塔身均以琉璃磚砌成,塔身下層是用三種文字刻寫的金剛經,上層佈滿數以千計的鎏金小佛、菩薩、佛跡、景雲、菩提樹、金剛杵、五佛寶座等圖案,雕刻精緻,玲瓏秀麗,可以說是清代雕刻藝術的傑作。

繞行一圈回到南面,步入拱門,東西兩角各有階梯一上後再一下便是三遶,登上暗冷的階梯唯見頂處一抹亮。
步入亮處即見有五座玲瓏寶塔,中間的舍利小塔為七層出簷高87米,四角的四個小塔略低一些為五層出簷,都是綠色的琉璃做出挑簷,屬於密簷式的建築。第一層表面塑有一佛、二菩薩、菩提樹、景雲等磚雕。

沿著中間的舍利小塔由內圈到外圈遶行兩圈,這就成了頗為有趣的五塔寺五轉佛塔。

忽明這原來是本旋繞式的書冊,繞線為圖左右二冊文,一文佛教經文,二文論直立寺廟建築藝術



























五轉佛塔五塔寺–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Five Pagoda Temple : 10 mile lieues de retour à la maison, partie VI- vo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