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6月9日

神的居所-海拔3650米的旋轉拉薩 ལྷ་ས་གྲོང་ཁྱེར།("place of the gods" Lhasa -Tibet)



2013-06-09 in Lhasa -Tibet 
and at an altitude of 3,490 metres






俯仰間,連綿的藍綴著密密的白,這是飛行在西藏了;
低頭,名副其實的雪域高原收進眼底崁進心裡。

許是昨日太過怡人,許是今日雪域太過茫茫,
眼下我有些茫茫然然。




天空是被熨燙平整的湛藍床單,雲朵是潔白被褥,團一團
看著這一床鬆軟,是有些犯睏了,接著原來的茫茫然然再增點些些睏盹,
隨即加點微微的頭脹脹,就這麼昏頭暈腦走進了拉薩。

拉薩開始緩慢的旋轉了,
有意思的旋轉起來,
轉動的摩天輪... 不停歇的轉經輪... 旋轉著...

那裡有意思呢? 不知道
總之是有意思的旋轉
總之是是海拔3650米的旋轉拉薩


~by meng~













神的居所-海拔3650米的旋轉拉薩 ལྷ་ས་གྲོང་ཁྱེར།("place of the gods" Lhasa -Tibet)

2013年6月8日

只是這般怡人的,相見歡 - 成都


2013-06-08  in成都





“鑿井交棕葉,開渠斷竹根。扁舟輕褭纜,小徑曲通村。”

這是杜甫流離失所後短暫安居之處。





小渠、竹林、扁舟、幽徑;同樣是今日的杜甫草堂。


是我更加短暫的佇足處...



乍雨乍晴是今日的成都,

急來如急往是我在此匆匆的浮生半日閒,

慢悠悠的穿行在小街林木間, 慢悠悠的與許久未見的朋友閒話。

我並不知曉自己究竟走過那些地方;

只是這般怡人的


慢行漫談相見歡
對飲作樂,半日閒。




























2013年5月6日

第5場舞台劇 - 蔣公的面子




是民主集中,沒說是民主自由啊 !


蔣公的面子 vs 文人的面子, 那個更有價值呢 ?


古書孤本的保存 vs 文人的人格尊嚴, 那個更重呢 ?

輕如鴻毛的文化 vs 重如泰山的自尊, 取誰又捨誰呢 ?


















簡介

《蔣公的面子》,南京大學文學院為紀念南京大學建校110周年所創作的學生話劇作品
編劇:    溫方伊
導演:    呂效平
演出團體:    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
主演:    周雨、趙超、高仲偉、溫方伊

劇碼簡介
《蔣公的面子》創作靈感來自流傳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的一則軼事:1943年蔣介石初任南京大學(時稱中央大學,因抗戰內遷重慶、成都等地辦學,建國後更名南京大學[3])校長,邀請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夏小山、時任道、卞從周)共進年夜飯,這使教授們非常為難,三人中,有人痛恨蔣之獨裁,卻又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需要蔣的説明;有人潛心學問不談國事,卻好美食,聽聞席上會有難得的好菜便難抑激動;有人支持政府願赴宴,卻又放不下架子,要拉另外兩人下水。為此他們爭吵了一個下午:給不給蔣公這個面子呢。二十多年後的文革中,他們必須交代是否接受蔣宴請了,三人再次見面談論當年到底去沒去赴宴,誠惶誠恐地回憶往事,真相難覓,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4]
1943年,蔣任中大校長,請中文系三個教授吃飯,確有其事,人物原型分別是曾任中央大學及更名後的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與文學院院長的胡小石與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中凡,還有一個不知道是誰。胡小石、陳中凡以及南京大學教授汪辟疆是南京大學文學院代表人物,並稱南大中文系“三老”。[4-5]
《蔣公的面子》由南京大學文學院戲劇影視藝術系和南京大學碩士劇團製作。編劇溫方伊是南京大學戲文專業本科三年級學生,也是南京大學招收藝術類本科生的第一屆學生。演員由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表演專業的師生和南京大學戲劇專業MFA擔任。[2][6]

劇情
話劇采時空穿越安排,從文革時的牛棚開場,這三位被打成牛鬼蛇神、學術反動權威的教授,為洗刷自身歷史問題,回憶起一九四三年時,三人在重慶茶館討論是否應蔣介石邀宴的情境;戲裡三位教授個性鮮明,各有弱點。

一身西裝打扮的時任道教授,思想進步、潔身自好,追求民主自由和學術獨立,絕不與獨裁者同流合污,卻因抗日導致珍貴藏書留在桂林,想藉赴宴望老蔣協助,又開不了口,遂佈局想慫恿有人當說客。
長袍馬掛的夏小山教授是中立派,好美食且對蔣與政治無興趣,只是為了火腿燒豆腐而想赴宴,然因曾在學生面前說了不承認蔣中正的校長地位,不好答應;在美食與面子間抉擇,只好推說只要請柬署名,由校長改為蔣院長或蔣委員長,他就欣然赴宴,找臺階下。
卞從周教授則長期與體制合作,中山裝打扮,不支持學生上街遊行,又給黨報《中央日報》撰稿,內心想去,可被兩位教授同僚喝斥是諂媚之舉,為了面子,就擺出不赴宴的姿態。
整出話劇場景簡單,兩個多小時的劇情,圍繞著三名教授各自辯論該不該給蔣介石“面子”,讓觀眾進入“蔣公面子”與“文人面子”的價值思辯;對話亦借古諷今,像政府在學生遊行後方有作為的辯論,戲裡的卞從周說:“無所作為,總比為所欲為強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9559853.htm

2013年4月29日

果真是崇洋



闊別三年的非理智 隨性亂購物 - 還是在法國網上胡亂買... 心情頗佳!
原來不是我無欲求 而是真的對亞洲的奢侈品看不上眼
不得不承認我這個人
...果真是崇洋 !!!  XD

2013年4月22日

第4場舞台劇 - 我這一輩子 - 老舍


 
我這一輩子
  - 老舍 – 舞台劇

老舍總是讓那帶著點市井小聰明的老百姓笑著吞嚥下泊泊血淚。

再讓那小小的悲涼,深深的,重重的,刻下一刀…

躺在血泊中笑著罷!!!
 
by meng 
in 深圳 少年宮 
 




 





 
 
话剧《我这一辈子》

  一个时代的沧桑
  一个市井小人物卑微的一辈子

  一个不是明星却让专家致敬的实力派演员
  一个人一百分钟非一般演员所能完成的独角戏

  一次对老舍同名小说最原汁原味的呈现
  一台你无法不赞叹的对戏剧发展有极大贡献的好戏

  原著:
  老舍

  剧情:
   话剧《我这一辈子》根据老舍先生同名小说改编。《我这一辈子》是老舍先生创作于1937年抗战前夕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是老舍第一个创作黄金时期的压 轴作品,格外具有挺拔于时代的进步气息。小说描写了一个旧时代普通巡警的坎坷一生,也是一个人生的大悲剧。它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 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话剧中的"我"聪明能干,通晓人情世故,却屡遭生活重创,贫困落魄到"无家 可归,没吃没喝,饿着等死",在悲愤中发出对命运的质问:"我这辈子到底招着谁啦?!"

  导演:
  导演佘南南,国家话剧院演员,有着丰富的舞台剧表演经验,曾经参演《思凡》《萨勒姆的女巫》《物理学家》《海棠胡同》等剧,是近年来活跃在国内话剧舞台上的实力派演员。作为导演,佘南南参与了话剧《简爱》的导演工作。
  导演阐述:我这一辈子--这是一个人的悲欢离合,这也是无数人在旧时代社会底层的挣扎和绝望。当老舍的京味儿小说搬上话剧舞台,地道的京腔京韵将带你重回当年的北平城,再现京华风华气脉。这不是一个人的演出,独角戏也可以群星灿烂。

  主演:
   主演方旭,同时还是作品改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头顶略秃,抬头纹较深,自诩属没有青春期直接进入中老年的旧型演员。在多部影视剧与舞台剧中饰演过性 格各异的人物,热爱生活,更迷恋舞台。曾参演话剧《陪我看电视》《收信快乐》《老舍五则》,曾编导话剧《庄谁是谁》《看茶》。

  演出团体:明戏坊戏剧工作室
   "明戏坊"是由著名影视剧演员、戏剧编导方旭发起创办的民间戏剧团体,演出作品灵感多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现当代文学等领域,呈现形式丰富新颖,具有时代 气息。自2011年起"明戏坊"推出了一系列老舍小说改编的舞台剧作品--《我这一辈子》《猫城记》《离婚》等,受到戏剧界、文化界及广大观众的一致推 崇,常演常新,渐成经典。此外,《庄谁是谁》《看茶》《禅谁是谁》等作品,也以独特的视角拓宽了舞台剧的题材,为观众展示了古典文本现代化呈现的全新可能

  主创人员:
  原著:老舍
  艺术顾问:斯琴高娃
  文学顾问:舒乙
  改编、主演:方旭
  导演:佘南南
  制作人:崔文嵚
 
        

2013年3月31日

西安隨性遊


西安隨性遊 五個日日復夜夜

接續河南學術講座連三講

止於海棠花落胭脂雪



by meng





 西安




 西安 戶縣 草堂寺邊
西安 戶縣 草堂寺邊


 西安城牆

 
鄭州 西府海堂

2013年3月17日

我分不清的夢裡夢外…





離開巴黎的那一刻起,這杯咖啡香只能飄零散落在我的記憶中…
此後咖啡無味…





三年已過,我在夢中又回到了那個曾經的曾經…
一張眼,腦袋轟的一下,怎麼是躺在法國小屋的床上…
一會兒,聽到木梯上有人咚咚咚上樓來了,我瞠目地看著走至床邊的老公。
開口 :我怎麼在這裡 ???
他回 :還沒睡醒嗎 ?
我又問 : 我已經回亞洲工作、生活了啊 !
回 : 別說夢話了,快起來 ! 麵包烤好了,快下來吃早餐,咖啡要冷了。
………………

再一張眼,腦袋木木的,怎麼是在亞洲…

我分不清夢裡夢外…



在這瞬息萬變的世事裡,我似乎總分不清現實與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