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電視演的跟小說完全相反 劇組遭批扭曲關鍵史實
公視最新客語時代劇《茶金》本月13日播出後大獲好評,無論是演員表演或是製作層面都獲得觀眾青睞,不過近日有人發現,在第一集的劇情演到台灣歷史上「四萬換一元」的決策過程,劇情竟然和小說完全相反,然而電視劇的編劇之一也是小說的創作者,讓人懷疑是否劇組在拍攝過程中刻意做了更動,紛紛上網到臉書粉絲專頁留言質問,未料粉專小編的回應更被認為有如「提油救火」,再掀熱議。
公視的客語時代大戲《茶金》找來連俞涵、郭子乾、溫昇豪等人共同主演,《我們與惡的距離》金鐘導演林君陽執導,講述新竹北埔茶產業在1950年代創造經濟奇蹟的故事,播出後被盛讚製作精良,得到大量關注,但同時也有人發現劇情與史實似乎有所出入。
《茶金》第一集談到「四萬換一元」的新台幣政策,被發現和同名影視小說描述的完全相反。小說裡,當台灣銀行官員說到,政府決定要四萬元台幣兌換一塊錢新台幣,在場的美國在台領事當場大怒,拍桌痛罵:「新貨幣這件事,我美國政府堅決反對!」然而,在電視劇演出來的時候,竟變成行政院副院長強調:「新貨幣這件事情,我中華民國堅決反對!」反而是美國官員建議,「要改變台灣的經濟,最快的方法就是發行新台幣。」
當年由國民政府主導的「四萬換一塊」政策,在《茶金》電視劇中被演成是美國出的主意,主導的國民黨反而變成反對方。由於這項政策嚴重影響當時許多台灣人的生計與收入,被認為是重創台灣經濟的苛政,如今電視劇卻說成是美國強烈要求才有此政策,讓不少民眾質疑是在美化國民黨歷史。
據了解,《茶金》劇本是由徐青雲、湯昇榮、羅亦娌、徐彥萍、張可菱等人共同發想,靈感源自真實人物與歷史,後來因故事涉及大量財經專業,他們遂邀請擁有財經背景的作家黃國華加入編劇團隊,並由黃完成同名影視小說。在正式劇組名單中,編劇掛的是徐彥萍與黃國華,而小說則獨掛黃國華。
觀眾質疑,有財經背景專業的黃國華,在小說裡對於新貨幣政策的描寫較符合史實,為何電視劇拍出來呈現的立場竟完全相反?認為是公視或劇組干涉了劇情走向,希望公視出面說明。沒想到,《茶金》電視劇的臉書小編回應竟是,歷史上確定有執行「四萬換一塊」的政策,「美國不管贊成還是反對,這中間一定有來回討論,這不是本劇重點。總之結果是什麼,當年就是執行了。」眾人對於這樣的解釋完全不埋單,痛批扭曲事實還義正嚴詞。
據《中央社》報導,專攻台灣史的教授李筱峰透露,國民政府光復初期,物價惡性通貨膨脹,從1945到1949年物價暴漲7,000倍,無法支撐經濟壓力的國民政府只能推行新台幣改革「四萬換一塊」來解決,李筱峰強調,美國並不贊成,因為如此一來沒有土地或房產的人,錢就這樣沒了,「劇本變成美國鼓勵執行,確實寫反了。」
蔣渭水的後代鍾法藍也在臉書留言痛批《茶金》電視劇背離事實,「把這個鍋推到美國人頭上,將國民黨塑造成被逼迫的受害者;原來拍時代劇,歷史框架竟然不是重點,這倒是讓我非常意外,我以為的時代劇,是奠基在史實背景上的創作。」
作家顏擇雅則替《茶金》劇組叫屈,她同意編劇竄改原作,將國民黨的重要財經決策甩鍋給美國,不符合目前為止的歷史研究成果,「但這事只要責備公視督導不周就好了。大家也可以多多討論當年舊台幣換新台幣的前因後果。但沒必要因此拒看《茶金》。劇組的努力,還是需要大家鼓勵的。」
掛名編劇之一的小說作者黃國華先前曾在臉書po文指出,與其說自己是編劇,不如說自己是「打字阿伯」,也說「茶金並不是我的戲。佳評如潮是屬於演員、公視、導演…編劇說穿了只是最底層的辛苦打工仔!」在電視劇近日被砲轟背離史實後,黃則在臉書發聲明表示:「劇本與小說任何繆誤,由我黃國華擔全責,與他人無涉。同時自即日起,也不再書寫與出版任何小說與戲劇作品、財經書籍已示負責」。
黃國華也在個人網誌中強調,他所安排的劇情都在小說中,但到了劇組後竟拍出與原意不一致的劇情,感嘆在台灣的戲劇環境中,編劇的意見往往被忽略或更改。黃國華重申,他對那段歷史及商戰的見解「完全以小說為準,至於戲劇拍攝,我沒有置喙的權利」。對於劇情爭議,公視目前尚無回應。
更新時間|2021.11.23 14: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