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8月3日

隨行隨筆296把書堪過日之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坐困愁城第132日


隨筆二三事~
近在眼前的山崚在霧靄中時隱時現,藍天靜謐雲深處,如此天然去雕飾,是忘憂更是無憂,確是始知身是太平人。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初夏絕句。陸遊

 

這是說,春天開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謝化作塵土,

在布穀鳥啼叫聲中夏天已經來到。
路兩邊種桑麻蔥蘢綿延不盡,

才知道我原來是在太平之世。

 

陸放翁除了是情聖、貓奴更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陸大詩人所處的時代,正是北宋亡,捨棄了北方領土的南宋遷都臨安偏安一隅,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縱情遊樂,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見林升的《題臨安邸》將此情此景描繪的淋漓盡致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再看陸大詩人《初夏絕句》,對此境是無奈也是豁達,其實人世間向來是憂歡同行的,境隨心轉,這心靜便是太平之人,於我亦然~

 

 

⋯⋯⋯⋯⋯⋯⋯⋯⋯⋯⋯⋯⋯⋯⋯⋯⋯⋯⋯⋯⋯⋯⋯⋯⋯⋯⋯⋯⋯⋯⋯⋯⋯

 

 

安住於清淨自性中
達賴喇嘛

 

第七章 大圓滿的獨特性


大圓滿禪定休息

 

大圓滿的甚深重點

簡單來說,成佛的三身或四身,其基本範圍是淨光根本心識。 如同其他的方法,大圓滿是使得此自性清淨心化現。然而,它的方法不是用凡夫粗糙心識,而是運用淨光根本心識的覺性帶入經驗之中。這是大圓滿殊勝的、深奧的、獨特的地方。

 

@梵語kaya的意思是「身」。 根據大乘教法,成佛被描述有二身、三身、四身或五身。
二身指法身和色身,色身可分為報身和化身,成為三身。若加上自性身則成為四身。
五身包括前面三身和圓覺身以及金剛身。


諸佛的覺悟身被視為般若智慧的支柱,就如同我們的凡夫身被認為是凡夫意識的支柱一般。

偉大的五世達賴喇嘛在他的《持明法語》。中說:
「一些驕傲的學者空洞的主張,
希望在自身之外求得佛性,
就如同在西方舉辦儀式要驅除東方的魔一般。
了解此,解脫染汙進入法身光明的大秘密,
是古傳承的特色。」

 

@此論《持明法語》的全名為:Words of the VidyadharasAn Instruction Manual on GenerationCompletionand the Great Perfection for the Great Compassionate OneLiberation of Samsara into Basic Space.//

 

 

一些些~
這「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

 

 

//氣、脈、明點以粗糙、微細、極微細的形式存在身體中,透過集中、穿透極微細氣、脈中的一明點,不需要留下任何的形體,就可以引起血肉的粗糙身消融,證得虹光身。

第五世達賴繼續說到:
「這不是想藉著誤導他人進入解脫,
在僅僅瞥見經典之後提供精闢的解說,
就像從空的容器注入另一個容器一般。
因為我有一些信心和經驗的方法,
從修行赤裸的直指心性指導而來。
這不是由關心俗務的煩惱心識所組成,
而是以清淨發心,皎潔如秋月。
願此深奧的教法能持續直至成佛,
以利益具足信心如我的人。」

 

我很欣賞這段,而且隨喜,五世達賴非凡的成就,如同西藏其他的大師一樣,他們維護、保存,弘揚不同傳承的教法,沒有任何的偏見。即使我們認爲可能無法持續他們的遺產,但依然可以努力盡一切所能的追隨他們的腳步。


在這部論中,他也談到有關本來清淨和自然圓滿。他說:
本來清淨的意思是從來不曾被過失染汙。
而自然圓滿意指成佛的特質本已具足。


五世達賴說「從來不曾被過失染 汙」的本來清淨,有兩種意思:
第一種是依據經續共通的中觀見解,意指從所有概念的架構中解脫,例如八種邊見。

 

@八種邊見是指龍樹菩薩在其《中論》開首的皈敬頌所說,緣起的八不:生與滅,常與斷,來與出,一與異。 八不中道即: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出,不一不異。

 

另一種解釋是指淨光根本心識的清淨,它從來不曾被凡夫的,偶發的念頭所染汙。

 

當論中解釋自然圓滿的意思是「本已具足的成佛特質」,指的是成就四身的潛能在淨光根本心識中本已具足,就如同凡夫心識已經具足了知對象的潛能一樣 ,是與生俱來的,「是清楚而且可知的」,這就是它的本質。 當證得四身的時候,本覺仍然會呈現,那時導致輪迴的凡夫習氣連同三相已經停止了,這就是所謂的「成佛的特質已經具足了」。

這意指當完全證悟的時候,四身會眞正的呈現,也就是說,它不需要重新創造。 但這並不是說四身現在已經在我們的心識中呈現了。 它們是所謂根本空的特質,與果的特質相對應。 四身的潛能與佛性共圓滿,與根本空的特質相符。 當根本空的特質圓滿時,它們變成果的特質,因此說「成佛的特質已經具足」。

 

五世達賴接著說到:
「因為所有輪迴與涅槃的現象都具足在此自然圓滿的車乘中,因此稱為自然大圓滿。這個自然的狀態,從未被煩惱念頭和情緒所污染,被直接指認出。
大圓滿有一個深奧且重要的觀點,也是它的特質,在中觀內空與外空的傳統中找不到,在大手印中也找不到,是密法中的專有名詞,就是在直接而赤裸的了悟上有清楚而明確的特性,並且不會混淆本覺與凡夫心識。這不只是深奧而重要的觀點,如果你真正完全了解,它與新譯派密續的究竟義並無二致。」

 

@中觀外空或「他空」的傳承,最接近藏傳佛教中覺囊派的說法 ,主張究竟上自性非空,而是一切相對現象的空。 而「內空」傳承主張究竟上是自性空。

 

根據新譯派密續傳承,此處所指的是,本覺的狀態生起時,是當抑制了所有凡夫不清淨的粗糙、微細、極微細的業氣和念頭,這些是伴隨著三相而來的。
五世達賴繼續引述《時輪密續》:
「周遍一切的空,金剛空,沒有對象與特色,依舊在身體中央。」

 

《喜金剛本續》
「無上智慧安住在身體中。
那些被無明黑暗遮蔽的人,
讓佛性與身體分離了,
但它的確安住在身體中,
雖然不是由身體所引發。」

 

空性賦予所有無上的特質
五世達賴在論中提到內在空,這有必要做正確的了解。如我先前所說,當我們談到現象空,並不是說它們空無所有,好像一物從另一物之中空掉一樣;而是說它們在本質上並非實有。 在法稱的著作中,他引述了《大寶積經》的話:
「空性並不是把諸法變空,而是諸法自性空。」

 

因此,這並不是一件某物從某物中空掉的事,而是在本質上的空。 換言之,它並不是沒有了一個否定的對象,而是在本質上找不到此否定的對象。


如果我們審愼的思考,就會了解內空眞正的意義,中觀見解是顯密所共通的,是小乘和大乘直接對治煩惱的方法。 然而,當我們眞正達到全知的地步,空性的解釋就像引述自《時輪密續》的:
「當深入分析時,發現五蘊是空性的,
沒有任何的物質,就像中空的芭蕉樹一樣,
但是這種形式的空不同於,
被賦予所有無上特質的空。」

 

前兩行有不同的解釋方式,依照康祖諾桑嘉措,他們用邏輯辯證的方式分析五蘊,像是「非一非多」,並認知空性只是對實有的否定。 當我們對此禪觀時,作用是對治諸法實有的觀念,且能幫助我們克服對於現實的執著。

 

但是只是禪觀此一空性,並不能使我們成佛。 要得到佛果,我們需要開啓「空性賦予所有無上的特質」。 在《時輪密續》教法中,它的意思是禪觀空性的心需要充滿「不變的大樂」。 不僅如此,我們還必須禪觀「被賦予無上特質的空性」。 只有「沒有特徵的空性」是不夠的,我們必須結合沒有特徵的空性以及具有特質的空性,才有可能達到全知的境地。

 

因此當經典說「內空」,即使是眞正內在空的見解是不能夠成佛的。 讓我們以五世達賴的話個結論吧:
「大圓滿有一個深奧且重要的觀點,也是它的特質,在中觀內空與外空的傳統中找不到,在大手印中也找不到,是密法中的專有名詞,就是在直接而赤裸的了悟上有清楚而明確的特性,並且不會混淆本覺與凡夫心識。」

把書堪過日之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把書堪過日之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青蘋果馬鈴薯蛋沙拉+黑麥麵包


青蘋果馬鈴薯蛋沙拉+黑麥麵包


鹹蛋四季豆

鹹蛋四季豆+醋溜馬鈴薯


醋溜馬鈴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