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8月5日

隨行隨筆298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贊》~ 坐困愁城第134日


隨筆二三事~

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贊》

佛教精隨的緣起見和無害行。

 

【尊者今日開示】
辯經的學習,
除了要用在學習佛法上,
也應該將其應用在其他的學科上,
運用「周不周遍」
「不是同義、相違、三句、四句之故!」
我們小時候就是用這樣的陳述去學習,
我希望將此學習方式帶到教育當中。~洛桑蔣千 བློ་བཟང་བྱམས་ཆེན།

 

 

覺囊派的他空論
通常我會這麼解讀覺囊派的他空論:若是境光明(以空性為境)的話,只能是自空,即「無自性」之義。

若是識光明(證空性之智)的話,密咒金剛乘說,心識有諸多不同的粗細層次。其中,俱生原始之光明的顯現,必須在排除見增得等八十分別心的他法後才會發生,我認為,這才是「他空論」的涵義。

俱生原始之光明本身,在見增得等八十分別心的暫時法之「空」後才有,這就是「他空」的意思。

 

佛教的精隨為緣起見和無害行

 

佛教的精隨就是見解與行為,並可以分為緣起見和無害行兩個方面進行解釋,無害行與非暴力則是與世界和平有關聯的,最好的無害行就是幫助他人、不傷害他人,盡可能地幫助人類社會,以及世界整體的和平,同時人類應盡量減少犧牲動物的性命以滿足私慾。

 

緣起見指的是無論任何事物都是相互依存而有的,像是所在的社區若安樂,人們才會隨之安樂,世界若美好,人們生活才會更加地美好,苦樂都是相互依存而有的,傷害他人就會產生痛苦的因緣,幫助他人則會種下善因讓自身獲得安樂。

 

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所以更需要內在的寧靜,而維持內在寧靜則必須屏除干擾的因緣,像是由錯覺所產生的負面情緒,如貪婪、憤怒、我慢等都會干擾內在的寧靜。
只關注物質發展的人們花費許多金錢、資源,卻忽略了內在的健康。惟有古印度智慧中對內心世界豐富的資訊,才能夠幫助人類維持內在的寧靜。

 

西藏辯論學習模式應向外界傳播
當今是佛法傳承遭遇艱難的時刻,尤其是蒙古、藏地受到外來的因素,被高壓的手段控制,人們因此不被允許學習佛法。雖然遭遇了種種挫折與困難,但是作為流亡身分的藏人在印度南方建立了學習那爛陀傳承的中心,同時推動計劃讓喜馬拉雅地區的寺院逐漸轉變為學習佛法的中心。

 

藏人與藏王的因緣聚合促成了佛法完整的學習體系,現今能以辯論方式學習大教典是非常大的恩澤。這一套學習體系完整保留的三大寺院、喜馬拉雅地區的各寺院。

此外,應該將西藏以辯論學習大教典的傳統向外界傳播,應首先在藏人學校推廣,因為辯論不應只運用在佛法上,其他文明亦可運用這套辯論工具學習。為此,希望能夠將西藏的辯論系統普及化,並復興古印度心理學,讓印度各地的學校能夠將這些知識結合現代教育。

 

 

以實事求是的利他之心解決問題

 

Q1. 面對他人對自己進行身心的虐待時,該如何防止自身的思想消極化?


A1.
我們更需要以善良、憐憫的心對待他人。不應該懷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想法,反之應該以實事求是的利他之心解決問題。

 

 

Q2. 世界上有很多競爭、攀比的現象,現實中是否存在良性的競爭。

 

A2. 若想要進步就需要競爭,而良性或惡性的競爭主要取決於動機,他並表示為了不讓自身停滯原點,因而追求進步的競爭是好的,但是為了自身的勝利,又或是他人的失敗競爭很不好。我們應該以愛他心競爭,而不是以憤怒或是憎恨的心態競爭。

 

 

Q3. 若以善心待他人,但他人只會扯後腿,該如何激勵自己並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

 

A3. 可以讓辨別善惡的智慧處理,當遇到這些喪失心力的消息時,要分析其理由為何、邏輯是否成立,若是因為自身的懈怠造成他人詆毀自己,這一情況是能透過自身改善的,並以勤奮向上、好好學習的方式激勵自己。但若對方是無理的,應該對他保持憐憫心,因為對方是出於無知、無明而輕視他人。因此,根本沒有必要因為這樣的人喪失自身的心力。

 

 

Q4. 面對他人對自己進行身心的虐待時,該如何防止自身的思想消極化,或是被痛苦的情緒淹沒?

 

A4. 面對這一情況時,我們更需要以善良、憐憫的心對待他人。即便遇到白眼狼傷害自己,我們也不應該傷害他人。不應該懷有「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想法,反之應該以實事求是的利他之心解決問題。就像共產黨控制藏人不能夠學習佛法、藏語文,並且讓藏人失去宗教自由。但是目前世界的共同趨勢是民主自由,而共產的專制主義缺乏自由,尊者並表示他相信中國未來將會有巨大的變化,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正義終究會站在藏人這一邊。
~西藏之聲

 

 

Q5. 您是否能指導我們,應該如何運用愛、慈悲與緣起見於日常生活中?

 

A5. 以我個人來講,內心不快樂的主因,就是因為愛我執啊!比起他人更愛自己的執著,將自己看得更重要的執著。所以,當有人挑戰我的地位時,我就不高興了。我就容易嫉妒,我就容易憤怒。所以,愛我執使內心不快樂。

 

如《入行論》所說:「所有世間樂,悉由利他生,一切世間苦,咸由自利成。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入行論》為我們作證,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忽略他人的利益,太看重自己的利益,愛我執所產生的痛苦。如果要斷除這個痛苦的話,只能透過愛他人,增長愛他心的方式而去斷除愛我執,又如同上師薈供中說到修行最主要的心髓,就是將自己的安樂迴向給他人,他人的痛苦由自己取受。以這種方式減少愛我執,使我們獲得安樂。


菩提心的法門看似犧牲自己的利益,但這是錯誤的觀念。仔細去思考,菩薩們之所以幸福,就是因為減少愛我執,因為有強大的愛他心。所以,佛菩薩們是以非常有智慧的方式愛自己,我自己是如此認為,他們很懂得愛自己,因為愛自己、希求自己真正獲得利益,所以放棄愛我執。比如,以我這一生來說,我遭受過很多挫折,但是我仍然保持強大的心力,主要原因就是愛他的思維、減少愛我執。我一早起床就會思維愛他的功德,減少愛我執。

 

再者,為何能成佛呢?為何我能真正幫助他人呢?這就有關空性。空性是有的,所以,斷一切過失、證一切功德的佛菩薩才能成立。比如,愛我執能被消滅,就是因為愛他心的強大增長的緣故,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知道緣起,一切都是相互依賴而有。如果愛我執是自然而然就有的、是我們的本性、不能改變,那麼就沒有救了;但是,並非如此,平常長時訓練愛他,透由生起強大的愛他就能減少愛我執。

 

如《入中論》中一開始說到:「悲性於佛廣大果,初猶種子長如水,常時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讚大悲心。」《入中論》中一開始就是禮讚大悲,並不是禮讚其他,原因就是如此。我想要利益一切有情,這種想法並不是邪見,它是有理由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就與空性有關。因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緣故,所以,由智慧緣菩提,由慈悲緣眾生,這就是修習菩提心的法門。

 

菩提心與空正見,就是我早上起床最主要的思惟內容,這對我真的有很大幫助。即使你們不相信後世或輪迴涅槃,但是,你們一定要知道,因為一直看重自己的緣故,使你非常的小心眼、思惟狹隘。所以,如果你希求自己好,你想要減緩負面情緒,那麼你應當減少愛我執。

 

再者,猶如量子物理論述中說到真相與表相不同,所以,我們不需要受到表相的影響,應當以智慧持真相,以這種方式減緩負面情緒。

 

總之,如文:「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就是以這種方式去思維,這對你們的生活會有幫助。

 

 

以大教典中所說,這些負面情緒都是來自非理作意——不符合真相的錯覺——由不符合真理的思惟所產生,因為負面情緒是來自非理作意的緣故,所以,唯有透由了解真相的智慧才能予以解除。若是了解真相,也就能削減非理作意,進而減少負面情緒。所以,佛法其實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學,教導我們——透由了解真相的認知而改變我們的心,以這種方式修練。

 

無論巴利語系或梵文語系的佛法傳承皆宣說「戒、定、慧」三學。戒學就是不傷害他眾生,與他眾生合睦相處、維持良好關係。又,透由觀察掌控身語的行為,由此建立定學的基礎。我們現在的意知很容易受到五種感官根知(前五根知)的影響而散亂,比如,我們很容易由於生理上的感官覺受,將焦點轉移於色生香味處,這就如同根知的奴隸一般,因此,我們無法發展意知的潛能。然而,定學就是忽略根知所產生的效應而使意知專注於境上。又,「煩惱」主要來自於意知,「解決煩惱的對治力」也是來自於意知,(由此來說),所以,定學就是使「意知的分析力」於專注的基礎上增強其勢力。如是,戒學、定學、慧學。


每一天早上起床時就是最佳的時刻,當眼睛見到不同形色的色法,或是耳朵聽到不同的聲音時,盡能力不要受到根知的影響,使自己的內心安置於意知的狀態中。因為平時受到根知的影響極為巨大,這時安置於意知的狀態中就會有一種空朗朗的感受,繼續維持這一種感受狀態,持續下去之後,就會顯現心識唯明唯觀的體性,也就對於此一體性有所覺受,同時盡力維持於唯明唯觀的覺受中,不要受到根知的影響,保持自己的心專注於意知中,如此,意知本身所具有的分析能力就會更為強烈,否則,我們很容易被根知影響到智慧的分析能力。定學主要是以意知而修學,當然,最初修禪定時,也可藉由眼知見石頭或木頭等而專注一境上,但是,真正入禪定則是以意知而入。如是,透由意知的專注力而提升意知的分析力、增長智慧。

 

慧學,不僅是專注於境上,而是分析所專注的境的本質,無論分析痛苦或快樂的本質。如佛陀三轉法輪,初轉法輪宣說四聖諦,四聖諦是非常精要的內容。我們每一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但是,我們卻忽略苦因來是於那裡?有時我們痛苦、有時我們快樂,從這個現象我們可以知道,苦樂是由因緣而有、隨因緣而改變。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痛苦與快樂,但是,由於非理作意的影響,使我們內心鬱悶或憂慮,乃至成為抑鬱症、影響身體健康。比如,醫生會說你不要再生氣、你不要再激動,否則就會影響你高血壓之類的。從這一點可以知道,身體的健康與內心的平靜、寧靜是有關的。心若能維持寧靜,則有助於身體健康。

 

四聖諦中的「苦諦」是說我們有身的痛苦、心的痛苦等等;但是,身心的痛苦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乃是因緣聚合而有的,因此,佛說「集諦」。痛苦的因,是因緣集合而有的,如是說「集諦」——苦因。業及煩惱就是痛苦的主因,集聚痛苦之主要因緣的「集諦」就是業及煩惱。如龍樹菩薩於《中論》中說:「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痛苦的根源來自於業,業則來自於心未調伏所產生;未調伏的心,透由修練對治力則就能予以調伏,那麼也就能獲得解脫,如是,如文說「業煩惱滅故,名之為解脫」。

 

十惡業等,源自於煩惱。煩惱,源自於非理作意——不符合實相的非理作意之妄念。如《中論》說:「業煩惱非實。」業來自於煩惱,煩惱來自於非實——非實,意謂不符合真相的非理作意。非實之非理作意,它是來自於哪裡?最主要是源自於「戲論執著」。所謂戲論,就是自性之執著(自性成立之執著)。我們見任何事物都是決定認取為「僅依自己的力量而產生自己的功用」的概念,由此概念而產生非理作意,再由非理作意產生煩惱,更由煩惱而造業。所以,業來自於煩惱,煩惱來自於非實之非理作意,非實則來自於戲論。那麼,此一戲論——認取諸法為自性成立之執著,如何斷除呢?就是透由「了解真相之認知」而能予以斷除。

 

量子物理專家也是這麼說。以古典力學而言,一切物理都是可被衡量、有其絕對性、有其定律,這是一種表相。這是古典力學所說的。但是,以微觀世界而言量子力學,任何粒子皆是不可被衡量、無其定律,因為,非常細微的粒子並沒有任何物理狀態可被衡量、沒有定律。這與古典力學是完全相反的。所以,真相與表相是不同的,因為,細微粒子的狀態下並沒有任何定律、不堪衡量出任何物理現象。

 

物理專家所說的「表相與真相不同」,這相似於中觀的思維。我認識一位印度學者,他的名字是拉加拉麻拉,他曾經對我說,理量子物理在西方國家是一種新知識文明,但是,早於二千五百年前,印度已有量子物理之核心思想,於是他引用龍樹菩薩《中論》中的幾段詞句,其中說到真相與表相不同,真相並非如同表相所顯現般真實。那麼,真相是什麼?量子力學專家認為,細微粒子的狀態之下,唯有觀察者去觀察時才可被衡量,若無觀察者,則其無任何定律可被衡量出來。這一點相似於佛教典籍中所說「若有能取識,則有所取境」,如唯識宗的「三界唯心造」之論述。這也就是說,「執彼法之能取識」存在時才有「彼法所取境」。因為有能取識,所以才見到所取境,如是論述「能取與所取二緣的關聯」。遠離能取之外無法尋得所取,如是而論述「無外境」與「二取空」。這種論述是透由長時深思熟慮而建立的。
tsadong rinpoche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


青蘋果鬆餅

青蘋果鬆餅

蕃茄蛋澆蓋飯

蕃茄蛋澆蓋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