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8月4日

隨行隨筆297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讚》~ 坐困愁城第133日


隨筆二三事~

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讚》

 

【尊者今日開示】
我們的意知有分析的能力,
因此要先將意知的能力開發出來,
而每天早上是比較好的練習時機。
先試著不要將心思渙散到外在的色、聲等境,
將專注力都放在意知上,
由於先把吸引我們的外境擺在一旁,
會感到「空掉了什麼」一般,
若努力去練習,
能在這之上得到更深的安住,
就能體驗到心的清淨分,
這樣一來,
意知的分析能力更能被開發出來。~洛桑蔣千 བློ་བཟང་བྱམས་ཆེན།

 

 

佛法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學,教導如何透過真相認知改變自心

人們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控制,只有透過了知真相才能解除。此外,佛法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學,同時教導人們如何透過真相的認知改變自心,並以如此方式修煉內心。

所有的主流宗教都一致提到愛、慈悲、自律、滿足、寬恕等價值。

 

宗教的核心思想若能適當的運用在生活上將帶給人類幫助,但是若宗教真正的核心思想並沒有被完全實踐,卻因宗教的名義產生的偏執、分裂,完全悖離宗教的核心思想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

 

如何將貪嗔痴轉為道用,這三毒是人們要斷除的對象,如果能夠透過智慧以善巧的方式,將要斷除的三毒轉為道用,何樂而不為?如同善巧的醫生將原是草藥的毒品,透過其他物質的混合轉為藥用,豈不是很好嗎?

 

 

佛法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學
不論是巴利語系、梵文語系的佛法傳承皆都提到「戒定慧」三學。


戒學是不要傷害他人,並與他人和睦相處。
定學則是在專注的基礎上,讓內心的分析能力增長。
慧學不只是專注在靜上,而是透過分析痛苦或快樂的本質。

 

減少憤怒的解藥就是慈悲,修學慈悲除了對自心的寧靜有幫助外,亦可以吸引更多真心的朋友幫助自己。不能以強迫的方式修煉慈悲,而是透過利害關係的分析增進自身修煉的意願。因此,透過正面與負面情緒的分析能夠瞭解憤怒、嫉妒的組成。同時,尊者表示修心的原則是瞭解利害關係後,從內心世界尋找負面情緒的形成,並透過相互排斥現象的認知,以提升正面情緒、減少負面情緒。


只有透過訓練才能提升慈悲心,他並表示人們容易受到負面情緒的控制,而負面情緒有許多不同的種類,這些都是由不符合真相的錯覺產生,只有透過了知真相才能解除。因此,尊者認為佛法是一套完整的心理學,同時教導人們如何透過真相的認知改變自心,並以如此方式修煉內心。

 

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卻忽略苦的來源

佛經指出
「佛說罪莫能洗滌,佛手無能取眾苦,

佛證無能轉他人,唯示法諦得解脫」。


佛陀為了幫助弟子們消除痛苦曾表示,痛苦無法透過恆河水或是甘露水洗滌消除,佛陀也無法使用祂的雙手取出眾生的痛苦,同時佛陀心緒上獲得道證的功德也無法像禮物轉贈給他人,而佛陀惟有以自身經驗講解才能幫助弟子離苦得樂。

 

每個人都想離苦得樂,卻忽略了苦的來源,而人們有時感到痛苦,有時則感到快樂的徵兆,顯示出苦樂是由因緣而改變的。同時,若讓內心的痛苦持續,將會變成抑鬱症影響身體健康。這也是為什麼醫生會告訴病人不​​要生氣、激動,否則會影響到高血壓等,因此透過這一點可以清楚知道,身體健康與內心寧靜的關聯是密不可分的。

 

內心維持寧靜將對身體健康帶來幫助,因此四諦中的苦諦提到,人們有身與心的痛苦,而這些痛苦並不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其產生原因是以因緣聚合而成的,所以佛陀提到集諦,痛苦的因是由因緣集合而產生的。痛苦的根本來自業,而業是因內心未受到調伏產生,然而內心可以透過修煉調伏,並讓人們獲得解脫。
~整理自西藏之聲

 

法本:https://goo.gl/DsjfnP
網路直播
https://bit.ly/3fokwoQ
https://bit.ly/2X2ZE06

⋯⋯⋯⋯⋯⋯⋯⋯⋯⋯⋯⋯⋯⋯⋯⋯⋯⋯⋯⋯⋯⋯⋯⋯⋯⋯⋯⋯⋯⋯⋯⋯⋯

 

 

安住於清淨自性中
達賴喇嘛

第七章 大圓滿的獨特性
大圓滿禪定休息

 

禮敬本初自性
《大圓滿禪定休息論》接著說到 以下的禮讚:
「本性等空清淨界,
勝法不動極離戲;
光明心性菩提心,
敬禮體圓無變遷。」

 

此處,「本初自性」意味自性清淨心不是新發創的 ,而是我們的最初本質。
「等空清淨界」是指空性本質,是所有輪涅現像生起的根本。
空是一切元素的最基礎,其他諸大皆由此而生起。


首先是空,接著是風,接著是火、水、地。 當諸大消融時是依相反的順序:地、水、火、風、空,所以我認為正因為空大是諸大生起的基礎,也是一切輪涅現像生起的根源。 這稱爲「等空清淨界」,因為即使不清淨的現象可能生起,它的本質也從不會被這些不清淨的現象染汙。

 

「不動」意指超越改變,然而它與永恆是不一樣的。


自性清淨心有時稱爲「無爲的」。


當我們說「無為的淨光」」時,多竹千晉美天佩尼瑪和許多學者都同意這並非因緣聚合新發創的東西 它是非複合的,不是一種恆常與靜止的意義,也不是因緣聚合新發創的。 然而,從無始劫以來它就恆常延續的觀點來看,它是水恆的。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會用「恆常」這個字眼說明佛行事業,因爲它們展現了這個水恆的延續性。

 

「極離戲」首先是指徹底從概念式的戲論中解脫出來,當我們說空性與覺性不二時,意指本覺智慧在本質上是空性的,因爲它在本質上是空性的,所以它超越了一切概念式的戲論和心理上的責難,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 另外,我們可以說當了悟淨光根本心識時,因爲本覺的基地呈現了,所有從基地所現起的概念式戲論就自然地平息了。

 

淨光是心的本質,它的體性不會被任何染汙碰觸。簡言之,當所有概念式的戲論平息時,本身就呈現而且彰顯了。而當阿賴耶完全清淨時,就會在當下了悟二諦, 修行和無修的狀態就融合了。

 

@ 龍欽巴以這樣的力式描述阿賴耶:「這是未開悟及不確定的狀態,屬於心與心所的範疇,是一切業的根本,也是輪迴與涅槃的軌跡。」

 

如偈中所說,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淨光」,是心的本質,是潛藏在所有偶發狀態的心識之下最根本的體性。他稱爲「覺醒的體性」,因爲究竟的覺醒是指淨光根本心識,是「體圓而不會變遷的」。

 

自證的智慧
接下來的偈是表達作者意圖和他寫這部論的理由。
「如來密意極稀有,
為各自證智悟故,
攝集續論要門心,
演所行持須諦聽。」

 

「各自證智悟」這個詞在經典和密續中都可以見到,但是在不同的經典中該如何理解可能有些不同。 經典和密續共通的意義是佛的覺悟心識,實相本質的智慧是直接確定的,這被形容爲「一切諸佛的殊勝智慧心識」。 對「各自證智悟」的不共理解,主要對內密乘而言,是指大圓滿的究竟狀態,是自性清淨心的智慧。 龍欽巴說爲了讓我們了悟這個自我證悟的智慧,他蒐集了密續的精華、口傳以及心髓教法,意即他已經分別把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的重點集合在一起 了。 他解釋他並沒有把它當作理論上的論著進行,而是以實用的角度去完成。 在這段偈中,他不只陳述要寫作這本論著的意圖,同時也鼓勵善根學子要研讀這部教法。

 

自我證悟的智慧,如他在闡釋中所說是經典和密續所共通的,可以說是般若智慧,是四聖之母。四聖即聲聞、緣覺、菩薩和佛,如《現觀莊嚴論》在禮讚文中所說:
「禮敬諸佛菩薩聲聞聖眾之母」

 

 

即使對一個了悟的聲聞或辟支佛,他也必須具足空性見和自我 證悟的智慧。了悟的狀態是從煩惱情緒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煩惱情緒的根源是執妄以爲眞。直接對治煩惱情緒的方法,就是在自心中生起空性智慧。當直接了悟空性的智慧完全開啓之後,就可以對治所有的我執。

 

這是經典和密續中眞正的中觀見,但光靠這個並無法消除最微細的所知障。從無上瑜伽密續的觀點,即使了悟了無上特質的空性,包括菩薩發心的六波羅蜜方便法,也不能消除最微細的所知障。爲了克服這些微細的所知障或三相所轉化的習氣 ,必須了悟淨光根本心識,它是超越三相的(顯相、增相、得相)。 淨光是對治微細所知障唯一的方法,因此,爲了獲得全知智慧,我們必須使得普賢王如來的本覺顯發,也就是自性清淨心。

 

龍欽巴接著說:
「山顛樹林海洲等,
四時處及相合處,
心不動寂三昧,
修習光明離戲者。
處所人及行持法,
由三種性而成就。」

 

這是大圓滿禪定休息的三個部分:
「修行的處所。
修行的個人。
修行的正法。」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讚》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讚》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說《緣起讚》


醋溜白菜+豌豆煎蛋


醋溜白菜

豌豆煎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