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5日

逶迤曲折的邊防遺風… 戰國趙長城 –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Zhao (state) Great Wall of China - Inner Mongolia : 10 mile lieues de retour à la maison, partie VI- voyage en Chine)



 2010 – 10 - 05 in Qin Great Wall of China  - Guyang County  - Inner Mongolia – China



包頭長途客運總站 (Hotel基泰招待所) 包頭東站 大廟 戰國趙長城遺址 包頭長途客運總站 (Hotel基泰招待所)

20115 + 2.3+27.4+23.6 = 20170 km


目前旅程 : 20170 km在戰國趙長城遺址  大廟  內蒙古  中國

Trip total : 20170 km in Qin Great Wall of China  - Guyang County  - Inner Mongolia – China


車票:包頭東河汽車總站 石拐10 RMB

五當召與大廟趙長城遺址交通資訊

1.       從包頭東河車站搭小巴士往石拐 10

到石拐再換小巴士(麵包車)前往五當召 或包車前往單程40 來回70 能找人分攤

2. 包頭東站有直達車前往五當召 但時間我不清楚

趙長城 包頭東站(火車站)往石拐方向 在大廟趙長城遺址下即可 就在公路旁 有個趙武靈王的騎馬雕像)


夜宿 : hotel 60 RMB (per night) 基泰招待所


Day 85




想是昨日在陰山健行時折騰的著實狠了些,今早在精神極萎靡的暈忽中經歷了一連串的陰錯陽差,進而無意間誤入奇處這是目前中國所遺存最早的長城遺址,竟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所築的長城史稱趙長城


旅行處處有奇景,時時有奇遇,如此這般的經歷多了去
清早欲前往包頭最著名的有著小布達拉宮之稱的五當召,自踏出旅館就開始了我一連串的突變。 先是搭錯車到了包頭火車站,原該去東河車站的。待我再返回到東河車站,售票員告訴我巴士剛開走了,我想若再等下班車實在太晚了,當下即放棄前往五當召。


迷迷糊糊的步出車站,正穿行在混亂的車陣中,忽聽有人在大喊:有誰會說英文啊…”   “有沒有人會說英文啊…”一時好奇,我便朝著呼喊的聲音處走了過去,還未走近,就有一人急匆匆朝我走來,邊走還邊高聲急問:小姑娘妳會說英文嗎 ?”未待我回話,這人已經急急拉著我的衣袖來到一輛小巴士邊。
巴士外的一片喧擾正以極其詭譎對比著巴士內的一室寂靜,車內有端坐著兩個滿臉不知所措的外國人及同樣不知所措的司機與不知所措的所有乘客
對著這樣一室寂靜中的不知所措我愣住了
忍著笑,一番詢問後,我驚喜的發現這兩個外國人恰恰是要到五當召去的,而司機正是要對他們說明這輛車是到石拐,但可以先到石拐再轉車到五當召,我一聽樂了 !
這小巴士原是客滿要出發了,只因我能與外國人溝通,讓司機感到無比安心。因此一位無辜的乘客在一片勸慰的聲浪中硬是被揪了下來替換上我罪過


一路與這兩個外國人聊了起來,因著聽他們的英文有著我所熟悉口音,一問之下才知他們是法國人,是被外派到北京工作的,十一假期出來旅行,自然我們一路吃喝同行不在話下。

一路順暢到了石拐,卻聽聞因河水的上游處下了幾天豪大雨導致此處洪水爆漲,這往五當召的車停開了。再一番詢問瞭解後我們三人決定包車前往,只是當真正來到湍急的河流時,我們一行皆傻眼 @@
這爆漲的洪水竟將橋墩沖毀,有一輛大貨車仗著自身體格勇猛欲朔溪而過,因水流比它更加勇猛於是戰敗的結果是被毫不客氣的沖翻在河中,而後便是一片手忙腳亂的搶救正如火如荼的上演
實在無法前往了,無奈啊 ! 只好再原路折回,這五當召之行從早自今真的是一波三折,處處驚奇

我隨口詢問司機這附近還有哪裡好玩的嗎 ? 司機搖頭說這附近還真沒地方好玩啊! 過了一會兒司機見我們三人一臉姍姍,糾結了好一會兒,才又說起:這附近是有個長城遺址,也不知道是什麼時代的。又說: ! 那裡真沒什麼可看的,就是土堆…”

我一聽長城土堆,這兩個詞一進耳中眼睛頓時發亮精神一震,兩句話說服了兩位同伴,立即決意前往。



戰國趙長城遺址

車子停在包頭至石拐的公路約10公里處,我們三人下了車,在翠綠的陰山山脈中,有著一條極其跳脫的夯土黃道正千嬌百媚地迤邐於丘陵群峰之中,走進一看,瞬間瞪大雙眼,我真正被碑文上的記載給震住了﹗
這荒山野嶺中的夯土黃道,這司機所說的沒什麼好看的土堆,她竟是二千多年前戰國中期趙武靈王所築的長城史稱趙長城
在我僅知的歷史知識中趙武靈王只存於一個政策性的記憶,在當時無論是周文化或是諸子百家都極其耀眼的時期,是個敢於排除眾議推行起了「胡服騎射」的諸侯王,也因此而扭轉了當時胡漢戰爭,漢族屢的窘境。

而這個因「胡服騎射」所延伸而來的抗胡長城竟如此隨意地被歷史與人們遺忘了可嘆 !
更甚的是如此重要又具高文化價值的遺址,竟然被柏油公路蠻橫地橫刀砍下,切成零亂不堪的斷斷續續任人無知的隨意對待,這等明珠蒙塵又蒙難可悲 !

當代的歷史學家翦伯贊曾寫下一首詩名為登大青山訪趙長城遺址

騎射胡服捍北疆,英雄不愧武靈王。 邯鄲歌舞終消歇,河曲風光舊莽蒼。
望斷雲中無鵠起,飛來天外有鷹揚。 兩千幾百年前事,只剩蓬蒿伴土牆。

想來這只剩蓬蒿伴土牆後面還得加一句橫插道路來相伴,偶有車停即遭殃

在這樣遼遠蒼茫的青山延綿曠古幽情中,忍不住的我又忘卻一切健行而去,遊走在這斷斷續續時隱時現的帶狀土垣上,隨其時而以山陵為屏障,時而又穿入深山峽谷之中,就是這般逶迤曲折的邊防遺風


這一走,顯然我又再度錯過最後一班回程班車,然 ! 這斷續的長城中隨處可見的公路,我尚且不至迷路。即便晚歸也能輕易地偶遇過路車輛,也很容易受他們的邀請搭了順風便車回了包頭, 陌生人的恩惠總是如此輕而易舉的溫暖著我的心﹗


話說我的兩位法國同伴,早在我決意於大青山健行時,便因趕飛機而先行離去,留下羨慕的嘆息送別我的身影逐漸消失於逶迤的山麓間
說來法國人真的最愛在這樣的青山遼遼中健行了,臨別前還信誓旦旦的對我說,他們定還要再回到此處健行。


附記:我讀趙長城筆記

據《詩經·小雅·出車》記載:「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獫狁於襄。」

可知長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修築,然而最早的長城是齊國所築,只是如今也僅僅是史書上短短的一行文字罷了 !


如今現存的趙長城,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
  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

有關趙長城修築的時間,史書中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武靈王對北方的幾次攻略中,可以推測出修築長城的年代。
其一. 武靈王二十年(西元前306年)“王略中山地,至寧葭;西略胡地,至榆中。”
其二. 二十一年(西元前305年)“攻中山。”
其三. 二十六年(西元前300年)“複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

依據這三條記載,有觀點認為趙長城修築於西元前300年複攻中山,並“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後隨著勢力範圍向西北的擴展,在陰山下修築“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的長城,目的是減少來自北方林胡、樓煩的威脅。

史書上趙長城的具體走向,是由河北省宣化境內,經尚義縣,跨東洋河,進入興和縣而後走輝騰梁山、大青山南麓,經烏拉山而直趨狼山。今考古學家在內蒙古境內的實地考察看,也是這樣:趙長城自興和西行,經察右前旗、卓資縣至呼和浩特北,沿大青山到達包頭,再越昆都侖河繞烏拉山進入後套平原,然後趨於狼山之中。
上述趙武靈王在代、雁門、雲中三郡所築的長城,因在趙國北境,故也稱趙北長城。


再後來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曾經利用其部分地段作為基礎,就是我昨日所見的在陰山山脈西段蒙恬所築的秦長城,我竟於今日見到為其基礎的趙長城何其有幸 !!!


這段僅存的趙長城是以黃土夯築基墩再以土石混築,夯層中夾有灰陶片。依然是依據「因地形,據險制塞」的基本法則構築而成。今餘殘高 4 - 5 米,基寬 6 - 9 米,夯層厚 8 - 12 釐米,夯窩直徑 7 釐米,一處為取土破壞的長城顯示,長城橫截面呈梯形,底寬 4.5 、頂寬 3.9 、高 2.5 米。



















就是這般逶迤曲折的邊防遺風… 戰國趙長城 –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Zhao (state) Great Wall of China - Inner Mongolia : 10 mi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