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前我確實是有些糾葛的,這些奇異的美食對我實在是好奇多於味覺上的知覺,只因我對美食的所有知感早已經定格在外蒙那真正純天然無香料的石頭烤全羊上,在那之後我以然味覺麻木…
不過食之一字乃生命之基本配備,無論是否味覺麻木都是不可忽略的,不為美味也得為了飽食加個新奇。因此我的覓食法則就是以名以奇選之,什麼東西看的奇怪就嘗嘗,什麼東西名字奇怪也嘗嘗…
莜面窩窩
莜面窩窩原是是山西中北部高寒地區民間的家常美食也就是"莜面栲栳栳",傳至內蒙古地區也叫"莜面窩窩"。
莜面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將莜面加一倍開水或冷水和制,用手掌在光滑的板面上推一個,食指卷一個,做成如"貓耳朵"似的筒狀形,長寸許、薄如葉、色淡黃。做好後,挨個站立並排在籠內酷似蜂窩。然後像蒸饅頭一樣蒸熟,熟時即香味撲鼻,吃時再配以羊肉或蘑菇湯調和。其工藝講究,成形美觀與口感勁道結合完美,加上"羊肉臊子台蘑湯,一家吃著十家香",便成了地地道道的平民日常美食。
稍美
稍美
《綏遠通志稿》中有這樣的記載:"惟室內所售捎賣一中,則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帶賣之。俗語謂‘附帶’為捎,故稱捎賣。且歸化城稍美,自昔馳名遠近。"
早年這種蒸籠小點都是在茶館出售,食客一邊喝著濃釅釅的磚茶或奶茶,配以各色糕點,吃著熱騰騰剛出籠的蒸籠點心,因其邊稍皺折如花,稱為"稍美",意即"邊稍美麗"。又因在茶館"捎帶著賣",故又稱其為"捎賣",原以羊絞肉配以大蔥鮮薑的餡料外包精而薄的皮面,後來南傳並加以改良後就成了現今我們常吃的燒賣。
鐵鍋悶面
味覺上的呼和浩特–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Le goût - cuisine traditionnelle -Hohhot- Inner Mongolie)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