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9月30日

席力圖召後來地位高–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Shiretu Juu (Yanshou Temple) : 10 mile lieues de retour à la maison, partie VI- voyage en Chine- Inner Mongolia)



2010-09- 30 in Shiretu Juu (Yanshou Temple) -Hohhot - Inner Mongolia - China


Hotel →五塔寺→席力圖召→將軍衙署→Hotel



19563 +5.2+1+5.2= 19575 km



目前旅程 : 19575 km在席力圖召呼和浩特   內蒙古  中國

Trip total : 19575 km in Shiretu Juu (Yanshou Temple) - Hohhot - Inner Mongolia – China





五塔寺學生票 15
席力圖召學生票 15
將軍衙署學生票 25
 

夜宿 : hotel 60 RMB (per night)

誼濱小賓館: 新城區將軍衙署西巷內 Tel: 0471-6287183



Day 80


席力圖召

有別於昨日的晴空照蛾眉,今日這慘白的雲厚,彷彿是這座有些粗製濫造重建的寺廟無顏坦坦見天似的,或許我還能在這嶄新中翻掏出些微殘損的舊。
總之既來到就是翻開本歷史書,有趣的細讀或加個評,無謂的也就隨手翻翻看看。

席力圖召(蒙古語:ᠰᠢᠷᠡᠭᠲᠤ ᠵᠤᠤ),建於明朝隆慶到萬曆年間(1567年-1619年)。蒙古語「席力圖」意為「首席」或「法座」,由這寺名即可知道該寺廟地位之高。席力圖召最初是個小寺,建於遼代名叫「古佛寺」,即今西側尚留的古佛殿,因為第一世席力圖活佛根據三世達賴的遺言,尋訪達賴的轉世靈童,四世達賴又在該寺舉行坐床典禮,從此該寺始稱「席力圖召」。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第二次御駕親征噶爾丹並巡幸歸化城(呼和浩特)時,在席力圖召舉行名為“皇圖永固,聖壽無疆”的誦經法會,並賜名「延壽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又在召內建成了刻有滿文、漢文、蒙古文、藏文四體文字的《平定噶爾丹紀功碑》立於大殿前列,席力圖召的政治式宗教地位進一步提升,當時的掌印喇嘛實權很大,可以直接上奏皇帝,所以民間有了「席力圖召後來地位高」的說法。

席力圖召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採坐北朝南漢式佈局,即從山門到大殿形成一條中軸線。兩側對稱佈置有 : 側殿、倉房、碑亭、鐘鼓樓。寺內五進軸線建築有:木牌樓、山門、菩提過殿、大雄寶殿(大經堂)、古佛殿、護法殿。
山門上懸有「靈光四澈」並「延壽寺」匾額。大雄寶殿(大經堂)上懸有「能仁顯化」匾額,落款為「大清道光十六年歲次丙申五月榖旦」。

可見從明到清幾度增修幾度毀,經歷四百多年風雨和動亂,至今成了個"全新"

唯獨大經堂(大雄寶殿)大致保持原狀,門匾“延壽寺”三個金字,是康熙皇帝手書的,經堂為廣廈七楹的九間的木結構建築。
前部是藏式平頂,中央置3米直徑的鎏金大法輪,其兩端各立“角瑞”,俗稱獨角獸。
後部巧妙連接漢式歇山頂,中央有鎏金寶頂,這到是藏漢風格的相接巧思。
四牆採用藏式結構,築成帶有小窗的厚牆。牆體鑲以藍、白琉璃磚,與殿頂的黃綠琉璃瓦相配襯,使經堂顯得莊嚴肅穆,是該區現存的最為瑰麗的藏漢藝術建築物。

踏入經堂一股輕飄的沉香味裊裊遶遶,不似外蒙寺院的酥油香,明顯的與外蒙切斷開來了。沉香裊遶在兩三盞微弱的小黃燈泡間,分出一股薄煙將兩三名低頭頌經的僧侶籠罩起來,就此隔開塵囂;耳邊傳來的只有我無意識滾動轉經筒的喀嚨聲,只是聽著樣喀嚨喀嚨的聲音,極緩的喀嚨喀嚨滾動著 我一點也聽不出轉經筒內六字真言的佛音,聽見的似乎只是歲月的流淌


大經堂東南隅有白石雕砌覆缽式喇嘛塔,周圍飾以纓絡,高15米,石塔基座用石條砌成方壇上面為方形束腰座,束腰部分刻出火焰、金剛杵、獅等圖案花紋。塔身上,紋飾都用五彩,色調對比鮮明,上面的塔刹各級刻梵文六字真言,是中國北方建築藝術的寶貴實物和清代覆缽式塔的代表作。
只是這樣的白石塔在灰白的天空下顯的有些枯黃蠟蠟。










一品封疆大吏: 綏遠將軍衙署


幾日來沿這將軍衙署側邊那半矮的朱牆灰瓦進進出出,今日終於由大門進入。由古至今這座邊疆一品大將軍府便是落在這鬧市中央,一向是少了份寧靜,多了份塵囂味。
不過是由著往來的馬車聲變成了汽車聲,再多了些水泥高樓圍繞周圍,硬是將僅存的古色木香侵蝕殆盡。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那位和親又監國的固倫恪靖公主終於走入蛾眉憔悴沒胡沙的生命終點,沒了這位監國為了加強西北邊防,同年雍正立即准奏在歸化城(呼和浩特)東北2.5公里處,另築駐屯滿洲八旗官兵的新城。於乾隆二年(1737年)動工,四年後1739年建成,命名為綏遠城。並設立綏遠將軍統領,建綏遠將軍衙署,以承襲監國的工作,衙署按一品封疆大吏規格嚴謹對稱的磚木構制建造為懸山式和硬山式。前為公廳,後為內宅,占地面積約三萬平方米,共有一百三十二間房屋,清代前後共有78位將軍在此任職。

《綏遠城駐防志》一書記載:「雍正十三年奉旨興工建造城垣,至乾隆二年竣工,周圍九裡十三步,高二丈九尺五寸,頂闊二丈五尺,底闊4丈,四門樓門二重,東門曰『迎旭』,南門曰『承薰』,西門曰『阜安』,北門曰『鎮寧』。周圍角樓4座,城上四面堆撥(堆撥為滿語,哨所)八處,每處建蓋房三間。具奏,奉旨賜滿漢名曰『綏遠城』。」

現今衙署內有綏遠城將軍辦公復原陳列展覽及綏遠城八旗駐防的歷史概覽。

綏遠將軍衙署自建成之日起,一直是清政府統治綏遠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而民國初年至文革時期衙署更是被不同名稱的機構頻繁更換,可也總是換湯不換藥的軍事政治機構。
自此,這一歷經近三百年風雨洗禮的一品封疆大吏的府邸,已經是完全的面目全非,唯有光緒十六年(1890年)綏遠將軍克蒙額親立在大照壁上一塊青石橫匾所書“屏藩朔漠”一直未變。

近年開始修整,盡可能按原有制度新造復原,然後以一種新造的身份繼續著述古追今的使命。









 















席力圖召後來地位高–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Shiretu Juu (Yanshou Temple)
一品封疆大吏 : 綏遠將軍衙署 – 萬裡返家之旅六 中國紀行 內蒙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