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二三事
之一.
今晨春雨纏綿,我亦在被窩中聆聽著窗外春雨伴鳥唱纏綿不願起,將這長睡晚表現淋漓,不覺思起張耒的「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實在應景的很~ 笑
之一.
今晨春雨纏綿,我亦在被窩中聆聽著窗外春雨伴鳥唱纏綿不願起,將這長睡晚表現淋漓,不覺思起張耒的「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實在應景的很~ 笑
「春陰只與睡相宜,臥聽鳴禽語復飛。
一縷斷香浮不散,何人深院晝熏衣。」~春雨中偶成四首。張耒
一縷斷香浮不散,何人深院晝熏衣。」~春雨中偶成四首。張耒
之二.
昨說到二一老人李叔同弘一法師,就不得不再聊聊他的高徒豐子愷先生了,記得數年前我曾耗費不少心力找到了一本「共和國教材 初小版」這本民國初年的國小教科書,實是一藝術大作,李叔同的字著以豐子愷的畫,師徒二人合作的藝術精品啊!
昨說到二一老人李叔同弘一法師,就不得不再聊聊他的高徒豐子愷先生了,記得數年前我曾耗費不少心力找到了一本「共和國教材 初小版」這本民國初年的國小教科書,實是一藝術大作,李叔同的字著以豐子愷的畫,師徒二人合作的藝術精品啊!
豐子愷先生另一大作便是翻譯有「源氏物語」,以及為其創作的插畫同在書內,又一藝術大作。雖然近年同樣有林文月老師所譯的「源氏物語」,通俗易懂,更為現代人所理解、接受;然而我卻是更喜愛豐子愷版,其用詞更具詩意、雅緻將平安時期獨有的哀傷、纏綿的內蘊表現淋漓盡致。
⋯⋯⋯⋯⋯⋯⋯⋯⋯⋯⋯⋯⋯⋯⋯⋯⋯⋯⋯⋯⋯⋯⋯⋯⋯⋯⋯⋯⋯⋯⋯⋯⋯⋯⋯⋯
我讀「西藏的文明」
La civilisation Tibétaine
石泰安 R.A.Stein
La civilisation Tibétaine
石泰安 R.A.Stein
西藏藝術
世人對於西藏的繪畫和雕刻品給予極高的評價,其原因既是由於其宗教內容,又是由於其美學價值。 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西藏藝術幾乎完全是宗教性的。 宗教對藝術的滲透比對文學的滲透要多的多了。
在藏文中指從事這些工作者為Lha-'bri-pa(意為“天神的畫家”)和Lha- bzo-ba(意為“ 神的製造者”)。 但他們確是自認為是微不足道的匠人,而不是具有個性的創造者。 除了某些不僅在藝術上,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十分有名的宗教界人士之外。西藏史學家們確實提到了藝術風格及其創作者們的名字,但沒有向我們指出他們的任何著名而又為人所熟知的作品。 這些繪畫和雕刻從來(或者是幾乎)都不附署名。在過去藝術家們幾乎都是宗教人士,他們在自己的作家生涯中又增加了繪畫工作。
據介紹,十世噶瑪巴早在8歲時就是一位優秀的畫家和雕刻家。 僅管這些藝人自認卑賤和主要關心之處仍為宗教,但這絕不是說他們的作品並不是藝術品。
當然,西藏人對於某一作品質量的好壞或者是成功與否是很敏感的。 但是,毫無疑問,他們最為關心的事仍是宗教內容。 所以,西藏藝術品中其構思和色彩並不是由畫家自由選擇的,而是儀軌書嚴格制定的。
例如,曼陀羅以及它們那漂亮的佈局和對稱組成,這一切肯定會在歐洲觀眾中引起一種研究藝術風格的感覺,一種美學的激動情緒,而西藏的藝術家卻是不希望這一切的,西藏觀眾們也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在各尊神像的色彩,姿態和附屬物問題上的情況也基本如此,這一切均由儀軌書嚴格規定。如同在觀想修持中的思想創作一般。神像的相貌,服飾,所持物和裝飾都是具有實質或象徵意義的,甚至作為襯托背景的風景之勾勒。
西藏的藝術是融合了各國各民族特色,並由此形成ㄧ極獨特、強烈的不容混肴的西藏風格。我們可以輕易的在其中找到各國各民族特色,如尼泊爾、克什米爾、印度、伊朗、西域、中國及遊牧民族的草原風格。
西藏人很注意借鑒這些近鄰國的特色。 譬如在修建桑耶寺時,其內部佈置裝飾是藏式的,其中部是一個漢地式的居頂,其上部是一個印度的穹項。再譬如拉薩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它們把漢式的屋頂與完全是藏式的建築巧妙地結合起來了。
西藏的藝術是融合了各國各民族特色,並由此形成ㄧ極獨特、強烈的不容混肴的西藏風格。我們可以輕易的在其中找到各國各民族特色,如尼泊爾、克什米爾、印度、伊朗、西域、中國及遊牧民族的草原風格。
西藏人很注意借鑒這些近鄰國的特色。 譬如在修建桑耶寺時,其內部佈置裝飾是藏式的,其中部是一個漢地式的居頂,其上部是一個印度的穹項。再譬如拉薩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它們把漢式的屋頂與完全是藏式的建築巧妙地結合起來了。
另外對於來自印度瑜伽行者的面具和臉譜是可以自由創作的,其種類形形色色,不勝枚舉,藏族人特有的幽默詼諧和善良淳樸的性格使他們具有 了特殊的魅力,他們對於外來上師的崇仰,尊重,熱愛是隱蔽在由其滑稽的外貌而引起的詼諧語言和笑聲中的。
另外,在繪畫中,對於自然界和牲畜的熱愛也使許多詩歌受到了啟發。這種熱愛在形成於畫面中央的大圖像背景的風景中也可以表現出來,或是環繞這背景的各種場面中表現出來。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心常安住,無礙解脫,念定總持,辯才不斷。」
〈佛國品第一〉
〈佛國品第一〉
每一個人在基本觀念上都會希望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也希望別人把自己當作好人,可是在心智混亂糊塗的時候,或在某種以自我中心的利益為前提的情況下,往往會放棄成為好人的念頭,放棄受別人讚歎的意願,而以「能流芳百世固然好,遺臭萬年是不得已也」來自我搪塞,甚至根本不在乎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只要目前能得到想要的就好。因此,人心之所以有好壞與善惡之別,是受到業力的驅使,故有環境的影響以及各式各樣的誘惑和刺激所致。
站在佛法的立場來講,人如果能使此心安定,那就什麼問題都不會發生。
站在佛法的立場來講,人如果能使此心安定,那就什麼問題都不會發生。
因此經文指示我們要「心常安住」,心住於不動,心便能不受環境的誘惑或威脅,不管環境如何地變,此心則是以不變應萬變,自己不要跟著它變,心就是不動。在佛學上稱之為「心不隨境轉」。更進一步還可以使得「境隨著心轉」,《維摩經》所說「心淨國土淨」,便是隨著我們的心清淨則所居的國土亦自然清淨。
當我們心中無煩惱時,看這個世界即是和平的世界;當在心中充滿了仇恨、憤怒的情況下,看這個世界則是瘋狂混亂的。心常安住於平常狀態就能無礙解脫,無礙解脫就是心無罣礙,你罵我、說我、毀謗我、誣衊我,我都聽得清清楚楚,但皆無礙於內心的安靜。
「念定總持,辯才不斷」,所謂「念定」是我們的心念處於一種非常安定的情況下,便能包容一切、接受一切、涵蓋一切;如果心不能安住,那是散亂的狀態,這時看到、聽到、嗅到、接觸到的任何事物,都被這種散亂心所扭曲尚不自知。心念若安定,不論接物待人皆能隨緣應對恰到好處,能夠統理全局,把握整體,成為辯才不斷的法師。
「心念定於一,心;包容一切,接受一切,涵蓋一切」
辯才不斷,即是無我無礙的辯才,它的形成是由於不預設立場,亦即隨時隨地以對方的立場為主,不以自我的立場為立場。一個辯論家如執著有自己的論點、自己的觀念,到最後一定會輸。所以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辯論不是最好的辦法,立論雖有其必要,但是最高明的辯論則是無言勝有言。那就可能達到辯才無礙了。
把書堪過日之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
|
把書堪過日之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
|
把書堪過日之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
|
把書堪過日之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
|
把書堪過日之春陰只與睡相宜 臥聽鳴禽語復飛
|
Barley 藏餅,漢堡概念
|
Barley 藏餅,漢堡概念
|
麻醬拌麵(友人給的芝麻醬,我再稍稍調個味,好吃極啦!)
+蕃茄蛋花湯
|
麻醬拌麵(友人給的芝麻醬,我再稍稍調個味,好吃極啦!)
+蕃茄蛋花湯
|
麻醬拌麵(友人給的芝麻醬,我再稍稍調個味,好吃極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