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4月29日

隨行隨筆199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坐困愁城第36日



隨筆二三事


今獨坐陽台悠然讀書時,偶感眼酸即抬頭凝視這近山雲濤連天去,由屋內傳來Stark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忽覺這音符似是掠過我的耳畔而後半入風半入雲去了,不禁悠然的吟出一闕杜甫的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說到巴哈就得再說說Glenn Herbert Gould了,我獨愛Gould演奏巴哈,雖說Gould演奏的巴哈是最不巴哈的巴哈~ 笑
大家都知道
Gould 演奏巴哈時喜歡把每個聲部彈得清晰、無連音,基本不用踏板,但是會轉換不同的音色。並且在不同時期的演奏詮釋上也是差異頗大,各有各的味道,我都十分喜歡,可也同樣都是最不巴哈的巴哈。
每每早晨懶賴床只為聆聽一段
Goldberg Variations,尤愛他隨著樂曲自然而然地哼唱,夜裡看星星時同樣也缺不了他😊
喜瑪拉雅漫天星斗下的
Gould同樣是絕美絕妙!妙不可言!

⋯⋯⋯⋯⋯⋯⋯⋯⋯⋯⋯⋯⋯⋯⋯⋯⋯⋯⋯⋯⋯⋯⋯⋯⋯⋯⋯⋯⋯⋯⋯⋯⋯⋯⋯⋯





我讀「西藏的文明」
La civilisation Tibétaine
石泰安 R.A.Stein



西藏與日本
我個人是贊同石泰安先生所說的
「與西藏文明最為接近的遠東文明可能就是日本文明」



最後我想對此做些補充~
以我近幾年來對兩大文化的了解,其中確實有著許多相似性。
以下是一些個人見解。


其一. 同為佛教密宗源流。日本承襲唐朝東密,今著名的佛教聖山高野山便是東密的重要道場。
這東密對日本人的影響深遠流長,從文化思想、文學藝術直入生活,成為日常視為平常。



其二. 「君權神授」,西藏的政權主要由達賴喇嘛轉生世襲;日本的天皇亦是世襲,從古至今只還代未曾改朝。



其三. 同為宗教介入政治,西藏是顯著的「政教合一」(本書已詳述,不贅言);日本的情況相對而言複雜的多,簡言之,無論是天皇或幕府將軍皆非終身制,「天皇」們會退位成為「上皇」,上皇多會選擇出家成為「法皇」。
附帶一提,日本是傳統神道教與佛教並存於日本人的一生的;傳統神道教主「生前」諸事,如婚嫁、工作學業升遷、出入平安
等等。 而佛教主「死後」諸事,如葬儀、輪迴等來生後事等等。
這就不難理解幕府將軍或上皇們,會在晚年選擇遁入佛門了,畢竟已到了該為到另一世界做打算的時候了。因此日本許多佛寺都是原來的皇宮別苑改建而成,其中的精緻品味又是一番精彩,此處不贅言。
回到原題,這成為「法皇」的天皇實際也是不得清淨的,「法皇」或幕府將軍在位時從屬的政治、軍事等利益集團便會跟隨進入寺院內,畢竟是一朝天子 一朝臣,這些放不下榮華富貴的集團致使佛門政治化,算是台面下的「政教合一」。日本佛門因此幾度強勢到威脅當權者,而有了幾度滅佛滅僧的行動,延伸而來的還有強制性的「妻帶肉食」,為的就是削弱其神性,將其由神壇上拉下位,畢竟宗教對一般民眾的影響力是高於政治的,這又是後話,此處同樣不贅言。



其四. 再就是西藏與日本同樣接受許多外來文化並將其融入自身文化中,非但沒有失去自我,反而讓其成為養分孕育出更加獨特璀璨且強烈而不容混肴的民族文化。

Meng



「當然,只有近代例外,因為此時的差異已經很大了。 在日本迅速地學會適應現代世界時,也保留了自己的傳統;西藏沒有能夠這樣做,卻導向突然快裂,這一點對於其傳統來說卻是致命的。 在文化方面的情況也是這樣。」~石泰安 R.A.Stein



此書到此閱畢。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不著世間如蓮華,常善入於空寂行,

達諸法相無罣礙,稽首如空無所依。」

〈佛國品第一〉



此文是說,菩薩的心,不受世間染,猶如蓮花不受污泥染;經常處於空寂的心境,對於一切現象已能不被罣礙;禮敬亦是如空,無所依賴,這就是「空寂行」。



菩薩住於世間,而能不為色、聲、香、味、觸等的五欲所擾亂,不貪戀世間的五欲,就好像蓮花從污泥裡面生長出來,其在水面上所開的花是纖塵不染的。

菩薩在五欲世界廣度眾生,自身不享受五欲,也不為五欲困擾,雖然為了度眾生而在世間受苦受難,但其心境則經常住於空無所依的寂滅狀態,認為所受所做等於沒有受沒有做。受盡苦難折磨,等於沒有發生任何事情。因為是為眾生受苦難,不是因為自己的業報而受,所以等於沒有受報,這就是「空寂行」。



「達諸法相無罣礙」,「諸法相」是指世間的每一種現象,包括生理現象、心理現象、物質現象、社會現象、自然現象,任何一種現象都是從空而有、從有到空,即空即有、非空非有。能夠了知如此一切現象,而不為任何現象難倒困住,便稱為無罣礙。



凡夫所見的一切現象,認為是有的。
小乘羅漢所見的一切現象是空的。
而菩薩看一切現象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
因他自己不需要這些東西,所以是空;眾生還在這些東西的環境之中,所以是有。因此用有來達到空的目標,以空的體驗來幫助有的眾生,這就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的無罣礙心。



「稽首如空無所依」,「稽首」是頂禮的意思,頂禮「即空即有、非空非有」就是「如空」的三寶。如空的三寶在此處主要是指「法」,意思是對如空的佛法僧,要非常恭敬的禮拜讚歎,但也不把它當成是自己所依所靠的執著物。


一般人皈依三寶,是要依靠三寶來修行的,解脫自在的菩薩則是用佛法廣度眾生,不以佛法作為自己的依靠,因為已經沒有我了,還有什麼需要依靠佛法的?一般人為了「自利」極需仰賴佛法,大菩薩是用佛法利益眾生,不為自利,因已無我,無須佛法作為自利之依靠,所以叫作「無所依」。

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亭亭小草再多二瓣


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把書堪過日之錦城絲管日紛紛 半入江風半入雲

青椒高麗菜蛋炒飯
青椒高麗菜蛋炒飯
青椒高麗菜蛋炒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