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5月9日

隨行隨筆209把書堪過日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坐困愁城第46日


隨筆二三事
月朗星稀,只好賞月~
這賞月ㄧ事最先浮現的便是李白,那詠月的詩賦篇篇動人心弦,字字拍案叫絕;可又不得不說到蘇子瞻的水調歌頭,實在精讚~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但願便只是但願~
⋯⋯⋯⋯⋯⋯⋯⋯⋯⋯⋯⋯⋯⋯⋯⋯⋯⋯⋯⋯⋯⋯⋯⋯⋯⋯⋯⋯⋯⋯⋯⋯⋯⋯⋯⋯


我讀「智慧之海。達賴喇嘛與當代科學家的對話」
新物理學和宇宙學
///在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科學家們對談話的期待。 這些科學家迫切地想好好理解現代物理學所呈現的似是而非的矛盾結論,理解那些經典物理學視為荒謬的發現。 他們想要透過達賴喇嘛了解古代佛教大師們對物理時空的思辨,進而從中獲得靈感和新的思維方式。
達賴喇嘛說,在佛教中,尤其是大乘佛教中,有一個基本態度就是你應該保持懷疑,即使是佛陀本人的話,你也最好是抱持懷疑態度。
因為懷疑的態度會帶來疑問,疑問需要答案,需要做研究。所以,佛教更依賴於研究而不是依賴信仰。達賴喇嘛說,這個態度對於和科學家對話非常有幫助。

佛教更依賴於研究而不是依賴信仰。

於是,翟林格指出了量子物理學的一個關鍵悖論:當光穿過空間時,它看起來像是一種波;當光被捕捉到時,它又像是粒子。這兩種景像在一定條件下都是成立,有用的。 可是當現代物理學用單個光子來做實驗時,我們就遇到了解釋的悖論,兩種景像都無法成立了。
事實上,兩種景像都存在,取決於用什麼實驗來觀察。
量子カ學中觀察者的作用
光是粒子還是波,這時是由觀察者的方去來決定。 也就是說,觀察者對自然有很強的影響,這完全超出了經典物理學認為自然是一種客觀實在,完全獨立於觀察者,其本質和觀察者無關的觀念。
 
達賴喇嘛和翟林格討論了觀察者的方法在什麼程度上能決定一種物理現象呈現的景象,最後他們得出結論,所有的波現象,不管是聲波還是光波,都伴隨著粒子 的效應,同樣,所有的粒子(電子,原子,分子等等)也都顯示出波的效應。事實上並非只有微小的粒子才有波粒二象性,這種二象性沒有體積的限制。當物體較大時,波的效應變小,但是只要有周全的實驗方法,這種波效應就能夠觀察到。也就是說,物理學家現在相信,整個世界徹頭徹尾是量子力學的。

量子力學中的隨機性
翟林格提出了又一個量子物理學的重要問題,即隨機性問題。這是一個什麼問題呢?他解釋了量子物理學和經典物理學在這個問題上的基本差異。他以擲骰子為例。每次擲一個骰子,骰子落下,你得到一個數字。這是什麼數字 ,你事先不知道,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得到的是這個數字。但是在經典物理學中,你為什麼得到這個數字而不是那個數字卻有確定的原因,你擲出時用的力,擲出 的角度,乃至於當時的空氣阻力等等,所以最終骰子落下是這個數字。因為你沒有這些因素的足夠訊息,所以主觀上你不知道結果,但是你知道必定是這一系列條件決定了這個結果,因此出現了這個數字。你可以清晰地想像骰子的運動過程,你有一個景象來解釋結果。每次擲骰子得到的數字是隨機的,在經典物理學中被稱為主觀隨機性,也就是說你作為一個主體,這個數字對你來說是隨機的,這只是因為你不知道所有決定這個數字的因|但是量子力學對隨機事件的解釋卻不同,即所謂客觀隨機性。數字的隨機性不僅是因為實驗者主觀上不知道,骰子自身也 不知道為什麼出現這個數字。如果有一個上帝,上帝也不知道。這是物理學史上第一次提出,對單一事件無法建立一個推導鏈。

達賴喇嘛問道,隨機性的定義是否就是說 ,結果不呈現一個模式pattern
翟林格回答,是的,但這只對單一事 而言,如果你一遍一遍重複,在積累了足夠多的數據後,模式就出現了。

這是一個悖論。總體的模式是有的,但是其中任何一個單一事件都是隨機的。

達賴喇嘛再問,是不是說單一事件真的是隨機的,但積累多了以後,因果關係就出現了,你也可以作出解釋了?

翟林格回答說,是的,但是不能進行精確的解釋,因為單一事件的隨機性,我們無法精確預言總體模式,我們只能大概地預言。數量越多,預言越精準。
翟林格解釋的思想實驗說明了量子力學的另一個問題,即非定域性問題。從同一個光源向不同方向釋放的兩個光子,在通過遠遠分開的兩個不同偏振片時, 表現出的性質證明雖然單個光子性質是隨機的,卻和遠處的另一個光子相關。
這一現象應該怎麼理解呢?打個比方就是,你在這裡擲一骰子,你的朋友在遠處同時 擲骰子,雖然每次都是隨機的,兩人在不同地方卻每次都擲出同樣的數字。這兩個單一的隨機事件是相關的
dependent)。

達賴喇嘛問,你這裡說的相關,這裡發生的事情和那裡發生的事情相關連,是不是因果意義上的相關?

翟林格回答說這是一個很深的間題,我們至今仍然在爭論。有些人試圖建立因果模式來解釋這一種現象。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因果關係,但可能只是我個人偏好這個解釋。

達賴喇嘛問,是不是現代物理學一般來說不接受同時因果性?

翟林格回答說,是的,這一點愛因斯坦說得最清楚。他又解釋說,上述兩個粒子的非定域性相」連使得量子物理學家們相信,在某種條件下,兩個粒子即使分隔遙遠,仍然是處於同一系統中。
在深層的意義上,它們並沒有真正分開。 這好像非常奇怪,但是,如果我們考慮三個粒子,那就顯得更奇怪。我們可以考慮更多的粒子,無窮無盡多的粒子。
量子物理學所認識的「實在」,不同於 經典物理學。 這就是所謂「新物理學」之「新」。 這些從我們日常經驗來說幾乎是匪夷所思的物理發現,其哲學意義是什麼?

量子物理學的哲學意義
是的,我們都本能地不喜歡世界是隨機的。 一個隨機性世界讓我們無所適從。
杜維明說,道家有一個經典思想,以語言為工具來捕捉意義。 他說,用語言來理解意義,就像用漁網來捕魚。漁網並不是魚,但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卻往往會把漁網和魚混淆,把語言,詞彙當成了意義。你用捕魚的工具規定了魚是什麼東西,這樣使用工具其實是本末倒置。可是不使用漁網就沒法捕到魚。這是我們手裡唯一的工具,我們為了捕到魚必須使用漁網,於是工具成為我們所做的事情的一部分,語言成為我們企圖掌握的意義的一部分。不管我們怎樣聰明地使用語言,我們最後捕捉到的意義必定受我們使用的語言的限制和影響。

杜維明說,量子物理學和經典物理學對實在之本質一解釋的不同,發生在三個層面上
第一是一觀察者的層面,即人的主觀層面。
第二是工具 的層面,即用於描述和理解的語言層面。
第三是我們試圖理解和概念化的客觀現象層面。
他在冗長的分析後總結說,在這三個層面中,工具層面最關鍵。
然後科學家們也希望聽到達賴喇嘛的評論。達賴喇嘛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了量子力學中的「參與性觀察」,即觀察者本身成被觀察現象的一部分,影響了觀察到的結果,這一觀念和佛教中「緣起」的思想是什麼關係。
最後達賴喇嘛說,外在知識的發展和人的內在發展之間有肯定的關係。 我們顯然需要拓展對外在世界的知識,也需要內在的完善。 外在知識的拓展可能是我們內在滿足的一個條件。
達賴喇嘛在此引導對話科學家,從關注外在知識轉移到關注知識者自身。///


ㄧ些些~
任何巧合都是偶然中的必然。看似巧合,ㄧ定有個必然的內因,只是我們暫時不知道而已。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諸佛當然是已得解脫,但在尚未解脫之前的因中,修行菩薩道時,為求大解脫的佛法,必須發願度眾生,故說要得解脫,須向一切眾生的心行中求。
解脫與煩惱的束縛是相對的,心中有煩惱,便等於是有疾病。
佛法教我們解除煩惱,不僅修智慧,還要修慈悲,以智慧除煩惱,用慈悲度眾生;智慧一定要跟慈悲同時並行,才是菩薩成佛的雙輪兩翼。所以諸佛得解脫是從救度眾生中去做的。

「一切眾生心行」,就是眾生的煩惱現象。這句話有二層意思:
1.
是菩薩為了度煩惱的眾生,自己也表現得跟眾生一樣的有煩惱,才得以接近煩惱的眾生,再去度化眾生。
2.
是菩薩自身沒有煩惱,是為協助眾生消滅煩惱,而生存、生活於眾生之中。這便是諸佛得解脫的原因。
「心行」= 煩惱

 
把書堪過日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把書堪過日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雨后下午茶
友人的手作綠豆糕+ 紅茶菌加了甜紅茶 超好喝
😊
友人的手作綠豆糕

友人的手作綠豆糕
麵包店開賣了,全麥麵包啊!
韭菜滑蛋+古早味炒白蘿蔔皮+蒜炒波菜+白米飯

韭菜滑蛋+古早味炒白蘿蔔皮+蒜炒波菜+白米飯
韭菜滑蛋+古早味炒白蘿蔔皮
蒜炒波菜+白米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