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5月19日

隨行隨筆219把書堪過日之C’est comme cinq cents millions de grelots… 坐困愁城第56日



隨筆二三事

這喜瑪拉雅地區最令我著迷的就是夜裡的滿天星斗了,夜夜一賞不覺就到下半夜,總也別不開眼的眷戀~



" Maintenant je me suis un peu consolé. C’est-à-dire … pas tout à fait. Mais je sais bien qu’il est revenu à sa planète, car, au lever du jour, je n’ai pas retrouvé son corps. Ce n’était pas un corps tellement lourd… Et j’aime la nuit écouter les étoiles. C’est comme cinq cents millions de grelots… "

~ Le Petit Prince,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





我讀「智慧之海。達賴喇嘛與當代科學家的對話」

以經濟學為主題的科學對話



「慈悲心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人類生存的必需。

~達賴喇嘛



經濟學與社會的關係

///按照當代西方科學界的定義,這樣的內容不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 但是對於達賴喇嘛和心智與生命研究所的同仁來說,這次對話的內容和他們以前的探討有一個關鍵連接點,即人的利他行為和慈悲心。

經濟學,特別是微觀經濟學,也在探討人的行為本質是自私、抑或有可能是利他的。

西方經典經濟學理論的基礎假設是,人是一種自私的理性動物,經濟學家們始終不敢相信利他主義的存在。但是最新的經濟學理論研究和神經科學研究都對人性的複雜性有了新的認識,發現利他行為及其理性不僅存在,而且是可以習得、培養和鼓勵的。新的研究發現,與人為善的利他行為對人類的生存非常重要,而自我中心的非利他行為對人類的總體改善不利。這些發現對公共政策和未來的社會體制有深刻的意義。自從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各國,人們越來越擔心諸如腐敗和貪婪等負面人類行為,將使得全球經濟和環境系統變得非常脆弱,人為災難隨時可能爆發。///



一些些~

人為災難至今未曾止歇~

今正處在遍佈世界各處的武漢肺炎中,無人能幸免





///顯然這是大視野的對話,面對全球性的問題。

理查 萊雅德就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全球財富的增加沒有為人類帶來相應的快樂?

他說,一個重要原因是,很多人深陷「社會比較」的泥淖之中,也就是老跟比自己更富有的人比較,把社會地位看得太重,沒有知足常樂的心態,於是就很不快樂。

中國人雖然有「知足常樂」的祖訓,但真的能做到「知足」的人極少,所以「常樂」的人也不多。///



一些些~

只因「知足」實際上被定義為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然而「進取」又被定義為對「名利」的追求。導致人們只是在追求「名利」,而非「常樂」。





///萊雅德指出,世界財富在增加,但是人類的精神健康下降。 他為此介紹了一個叫做「快樂運動」(Movement for Happiness)的活動,旨在全世界促進快樂,減少苦痛。

達賴喇嘛評論說世界領袖開會,無論是G7還是G20,都不重視人們是不是快樂的問題。 我們需要建立在信任,尊重和愛的基礎上的更多人際合作。為此,我們要在人際互動中說出「我需要你」。 你必須先向他人伸出雙手,要求信任和合作,不能等著別人來跟你合作。///



一些些~

遺憾的是,譬如重視幸福的不丹,在世人眼中淪為「落後的」、傻傻的

可嘆的是,現代人很容易對他人,或是親人,或是情人,或是友人,或是陌生人說出「我需要你」,確不是那麼願意成為他人所需要,也就是不願意「利他」。





///現代經濟體系中的利他行為

現行經濟體制有一種內建的自我糾正機制。在經濟體製造和分配商品的過程中,自我利益是一種可靠的策略,因為體制必須防止個體損人利己,損人者必須受到惩罰,這樣就使得大家都不敢藉著損人來利己,大家都守這個規則,無形中使得自我利益成為個體的最好策略。但是,當代社會中窮人福利不是一種市場產品,而是一種公共產品。 我們必須發展出一種利他主義,能夠讓需要上述公共產品的人獲得具體利益,也能夠讓人們透過互利而獲得內在利益。

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意思就是說應該有一種利他主義,不僅讓窮人能得到社會福利而受益,而且能讓提供福利的人透過這樣做而得益。純粹的利他,只奉獻而什麼也得不到,在一個經濟體系中是難以持久的。

這樣的話,慈善不就變成一種生意了嗎?

後者的得益,並不是指商業上的利潤,而是指內在的滿足。意思是,應該讓那些幫助了他一人的人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樣利他行為才可能特續。 ///



一些些~

我認為不只是得到精神滿足,因為富人的財富積纍與獲得,實際上是源自窮人的勞動付出。





///所謂公共產品,就是一個共同體中所有成員上都能消費的產品,不管某個成員是否對這些產品是否有貢獻。 民主自由、良好環境等等,就是公共產品。如果群體中的成員行為自私,只顧自己,公共產品就會供應不足。

達賴喇嘛問他,那麼為什麼人們會表現得利他而不自私呢?

他回答說,事實上,一開始對他人持樂觀態度的人,如果見了一太多他人的自私行為,他們的利他思想就會消退,到某一個時間點就不再利他了。 ///



一些些~

確實~





///可是,社會上自私的人居多,利他的人若無法持久,結果就是大家都自私,沒人利他了。

怎樣才能使得利他行為能夠持久呢?

利他主義應該能製裁自私的行為,也就是說有能力對損人利己的行為施以某種懲罰。一旦損人必定受罰,損人利己不再普遍 ,合作和利他就會成為普遍的行為。

這次對話有西方政商學界的重要人物,也有來自印度的社會運動家,直接為窮人服務的人,他們和達賴喇嘛一起討論當代人類社會的困難和問題,這交流很有意義。

對話會快結束時,喬安哈利法克斯引用了達賴喇嘛很久以前說的話:「慈悲心不是一種奢侈品,而是人類生存的必需。



「冥想和健康:實驗室的發現和真實世界的挑戰」

參加對話的心智科學和神經科學家有一個共同興趣,即植根於靈性傳統的冥想修行到底能給修行者帶來什麼情緒,生理方面的益處?

經過幾年的科學實驗,科學家們已經積累了相當份量的實驗觀察數據。這些數據能夠為全世界的心理治療,減壓,精神健康等提供神經科學和 認知科學方面的依據和指導。 怎樣繼續展開這方面的研究,怎樣解釋和利用研究所得到的數據,仍然有很多疑問。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諸毀禁;

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懈怠;

一心禪寂,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智。」

〈方便品第二〉



事實上這段經文,指的就是六度,又名六波羅蜜。布施是屬於物質層次的,其餘五項是屬於精神層次,是心的層次。要使得心淨見佛土,就要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來淨心。

要見佛土,就必須先淨其心,要淨其心就必須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修禪定、發智慧,才能真正斷煩惱、得解脫、證果位。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



「奉戒清淨」有二層意思:

一是消極的,不應做的事不做。什麼是不應做的?凡對人、對社會、對眾生有害無益的事叫壞事;而對自己暫時有益,但非永遠有益,那是錯因果的也算壞事。因為對自己暫時有益的,可能是一時的巧取豪奪而發橫財,有名有利有權勢,對自己看似有利,然因因果的關係,終將無好的結果,所以實際上對自己還是有害的。

二是積極的,不僅不造惡業,更當不斷地做好事,凡對國家、社會、眾生有益的,必盡自己的能力去做。

盡我們的心力、成長自己,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利益眾生,叫作「積極的持戒」。



對個人而言,凡是有益身心及道業的事,也不得不做,例如少欲、知足、知慚愧、拜佛和懺悔等,都包括在積極持戒的範圍裡。凡是淨戒,都能嚴持不犯,便是「攝諸毀禁」。



「忍」不是忍耐之意,而是接受、承認、認同的意思。唯有心甘情願地接受苦難的折磨,才是最大的忍耐,如不能接受,就不叫忍辱波羅蜜。如果能面對毀謗打擊、百般的困擾糾纏,而不起忿怒瞋怨之心,便是修行忍辱波羅蜜。

當痛得厲害時,就告訴自己:「原來這就是痛,看看還能痛到什麼程度?」這不是忍,而是任憑它痛,不拒絕它,也不去克服它,隨它去痛。當麻煩事發生時,絕不可怨天尤人,起瞋恨心,否則小不忍則亂大謀,會使你走投無路。

世界上很多情況都是這樣,你越怕越會碰上,例如怕死的人死得更快,怕狗咬的人越可能被狗咬,怕鬼的人越容易撞見鬼。



「大精進」是不斷努力、不懈怠、不放逸、不找藉口理由來原諒自己。修行的人,往往容易懈怠,所以有人說:「信佛一年,佛在眼前;信佛十年,佛在西天。」這就是不知精進,不能持久。其實,一時間要發精進勇猛心還比較容易,要發長遠持久心則很難。所以精進心一定要以持久心來配合,永不懈怠方是「大精進」,有大精進,才能有大成就。不過,精進不是洪水爆發,而要細水長流、綿綿不絕。

精進是量力而為,盡心盡力,不斷地努力,而非一時間的莽撞衝動。一時的盲從、亦非情緒的衝動。當然,要能毫不保留地,放下對於自我身心的執著,全心努力,才是大精進。



「一心」就是禪定之意。

禪定有兩種:

一種是心的穩定,是心能不受環境的誘惑動搖。

一種是心的統一,若前念與後念,念念統一,就是入定。兩者都可稱為「禪寂」,禪定寂靜之意。

《維摩經》裡講的「一心」,指的就是定慧不二的心,其心不只是統一的,而且是無二心,心中無分別、無雜念、無妄想、無煩惱。就是「直心」。



「決定慧」的慧,也可分為兩類:有漏慧和無漏慧。

有漏的智慧是有執著的,是有我的。

無漏的智慧不但要無我執,亦要無法執。

但有漏的世間智慧,也不同於知識,知識是一種學問,是可以透過書籍、前人的經驗、自己的體驗而得到;這是知識。

智慧則是一種創發、新的發現,說前人所未說,見前人所未見。

但是當一個人有了新發現,卻以為那是屬於自己所有並因而自鳴得意,則是「有我、有漏的智慧」。

「無我的無漏智慧」,也是一種明其別人所不明,但也不以知識、常識為基礎,而是視情況需要給予適當的反應。不論是用語言、動作、表情,都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智慧。

所謂無漏慧,乃是絕待的覺悟,對內外自他,均以智慧的功能,而悟見無我、無相、無住、無念,所以得大自在,稱為「決定慧」。



而唯有無漏無我的智慧,才是六度中的般若波羅蜜,有我的世間智慧,稱不上「度」,因其只能解決暫時的、局部的問題,而仍無從超越自我中心的束縛。

智慧是無我的,才能夠真正叫做六度;有我、有執著的智慧不能夠叫度。

=超越自我中心

把書堪過日之C’est comme cinq cents millions de grelots…
 

把書堪過日之C’est comme cinq cents millions de grelots…
把書堪過日之C’est comme cinq cents millions de grelots…



蘇格蘭馬鈴薯煎餅+黑麥麵包+水蜜桃優格+咖啡+檸檬
蘇格蘭馬鈴薯煎餅
蘇格蘭馬鈴薯煎餅
蘇格蘭馬鈴薯煎餅+黑麥麵包
 

手工黑麥伴麵+紅茶菌甜茶
手工黑麥伴麵+紅茶菌甜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