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7月14日

隨行隨筆275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與靈修大師古魯·構巴大司(Gaur Gopal Das)的線上對談~ 坐困愁城第112日



隨筆二三事~
達賴喇嘛尊者與靈修大師古魯·構巴大司(Gaur Gopal Das)的線上對談
請將古印度知識(非暴力(Ahimsa)、慈悲心(Karuna)等內心價值)結合現代教育(物質價值),這才是能使世界和平的根本辦法。

世界上許多災難都是由情緒不正當所導致,這也是為什麼心靈保健如此重要的原因,唯有用智慧對內心情緒的分析、觀察才能幫助解決災難。
古印度智慧教導人們如何調整自身情緒、減少負面情緒。

對治負面情緒的方法是保持心靈的平靜。
用智慧的方式去思考事情能否解決。
如果可以,那就不需要煩惱。
如果不可以,那麼煩惱也沒有用。

尊者引述寂天大師的教言指出:
「若事尚可為,雲何不歡喜?
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其意思是指遇到問題時,要以智慧分析問題是否能夠解決,若問題可以解決就不需要浪費時間煩惱,但若問題超出能力範圍無法解決,就算煩惱也沒有用。

所以對治憤怒、嫉妒等負面情緒並不是透過祈禱、禱告也不是不是依靠信仰,而是透過學習真相、理由的認知。
修習
毗婆勝那,分析、觀察修,指對真相的分析和觀察。
透過分析才能認知到慈悲心的價值。

奢摩他,是指提升心智的專注能力,使心智能達到專注一境
心容易散亂主要受感官覺受的影響。唯有透過第六意識來了知真相才是對治的方法,以達到內心平靜。

而非暴力與慈悲心是內心平靜的主因,同時也是對治憤怒、嫉妒等負面情緒的分法。
維持內心平靜主要是依靠對於表象與真相的認知,所有負面情緒都是依據表象產生,而正面情緒則是依據真相。因此,長期進行對真相認知的訓練,將有助於提升慈悲心等正面情緒,並減少負面情緒。

最重要的是,讓每一天都能寧靜生活。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維摩詰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文殊師利言:「……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又如殖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返復,而聲聞無也,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
〈佛道品第八〉

這一段經文,包含了好多種意思,主要是鼓勵我們初發心的凡夫菩薩們,不要討厭、害怕、畏懼、逃避這個名為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而且還要珍惜這個五趣雜居的娑婆世界。
凡夫覺悟到這個世界充滿種種的問題,所以想聽聞佛法,修學佛法,來解決問題。也因為自己有問題和苦難,所以能體會別人的困境;因自己已從佛法的修學得到利益,減少苦難,解決問題,故而也會想到其他的眾生,亦需要佛法的幫助,因而能夠毫不吝惜地去弘揚佛法,來幫助眾生。

若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娑婆世界,雖是如此髒亂、污染、危脆,卻也是一個真正能夠讓凡夫修行菩薩道的好地方。

因此《維摩經》讚歎凡夫,勝於讚歎阿羅漢,凡夫是修菩薩道,除了自求佛道,尚要廣度眾生,其偉大猶勝於阿羅漢的自了。人間淨土是由凡夫所建立的,而非小乘的聲聞、緣覺所願做的佛事。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與靈修大師古魯·構巴大司(Gaur Gopal Das)的線上對談


把書堪過日之達賴喇嘛尊者與靈修大師古魯·構巴大司(Gaur Gopal Das)的線上對談


 
糌粑
糌粑


木須炒麵
木須炒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