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7日

隨行隨筆238把書堪過日之日出江花紅勝火~ 坐困愁城第75日


隨筆二三事
之一.
晨時但見日出江花紅勝火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怎不憶江南?」
~憶江南。白居易

之二.
達賴喇嘛尊者通過視頻會議與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年輕人進行線上互動。
尊者再次宣揚五大使命,並強調教育及終生不間斷學習的重要,並依止聞思修的學習方法~
廣論、思考、探究缺一不可

直播連結:https://bit.ly/3gCZsg0

⋯⋯⋯⋯⋯⋯⋯⋯⋯⋯⋯⋯⋯⋯⋯⋯⋯⋯⋯⋯⋯⋯⋯⋯⋯⋯⋯⋯⋯⋯⋯⋯⋯⋯⋯⋯


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
李安宅

//節慶活動
除了寺院舉行跳神等活動,老百姓可以作為觀眾參加(留待後面敘述)外,一年內藏族節日可以列舉如下:年節除夕,在定居區中,每家房頂上修兩個祭壇,一個是當地的土地(文神),一個是當地的山神(武神)。 半夜以前,人們起來,在祭壇上燃火,獻祭,對土地神獻茶,酥油,糌粑,有時有一些水果,對山神則獻酒與肉。 人們不叩頭,可是大聲呼喊,以示快樂和集體精神。 獻祭後,即至各家拜訪,表示新年快樂,並帶禮品,如肉,進口的糖果、糖塊、花生等。
第二天則在家睡覺,以資補償,但第三天則對氏族神祇獻祭和對宗教護法獻祭。 婦女不准參加這種典禮。 及至到了賽馬的日子,任何人都可參加,而騎士則可表演騎術。 在這以後,繼續到第六日,人們結成隊,至各家唱歌、跳舞,直到每一家都去過。 各家都備菜、酒和旁的食品,舞蹈有單人、雙人、五人舞,或整個群體圍成圈。 到家或離家的時候,一人站在門口,手執酒杯,裝滿酒,用手彈酒在跳舞的人頭上,一方面表示對於當地神祇的獻禮,一方面表示對於跳舞人的祝福。 碗邊有羊毛和酥酒,象徵長壽。 每人口喊扎喜Bkra-cis),意為吉利,便是散場的表示。
第三天,未結婚的婦女(一般十七歲左右)著盛裝,改梳髮式,去各家拜訪並接受禮物,等於成年典禮。 這樣對於社會作了正式表示之後,這些女孩子即被認為已到結婚年齡。 她們可以正式結婚,也可以接受愛人而無婚姻關係。 不管正式結婚與否,都可有孩子而不被歧視。 這樣的成年典禮,並非到處一致,但到成年要有某種表示,則是到處一致的,可是男人則無這種成年典禮。
從初三起,延續至初六,青年婦女,包括已結婚的和未結婚的,結夥成幫,拜訪要人,收集金錢,準備於正月末或二月初集會唱情歌時用。 這種風俗,在拉卜楞,據說是未結婚的婦女舉行成年儀禮而斂錢的繼續。 過完新年三個星期後,十六七歲的藏族青年男女,晚間聚集在社區中心,用公款飲酒。 這樣的聚會純屬社區或部落性質,並非藏族各地區都樣。 這種年輕人參加的聚會,成年人照例不參加,但由社區或部落長老主持聚會。 飲酒後,某一男青年大膽唱出他所戀慕的人。 假定無人大膽先唱,某長老可用演說鼓舞與會者,或者自己先唱,然後將帽子投向一人,接帽子的人便不能繼續沉默。 一個男青年唱了以後,一個女青年便唱歌回答,或報以戀歌,或報以諷刺。 一經開始,便不愁沒有繼續競賽者,因為男青年都在進門右手一邊,女青年都在左手一邊,唱歌便自兩邊起伏,一邊沒有坐下,一邊又站起來,直到一邊站起的人 特別多,便起一種變化:一群一群地唱。 這樣的唱,可以繼續一整夜。 假定群眾喜歡,第二夜、第三夜也可繼續來。 雖然這不是絕對為不結婚的青年男女預備的,未結婚的男女唱情歌以後,雙方真正戀愛以至結婚的也不少。 另一方面,遇到不應參加的人,即另外社區的人混人集會,被發現以後,以至爭吵起來,也是有的。 年輕的人參加聚會,年長的人不應混入。 可是偷偷進來,躲在不易被人看見的地方看熱鬧的,也不乏其人。

每一部落每年有向當地山神獻箭的典禮,具體的時間各地不同,要依當地山神的神話而定。 幾個部落也可供一個公共信仰的高級山神,例如1939731日在甘肅給娘勤獻箭,所有拉卜楞附近的部落都參加了。 當各部落共同獻禮時,都舉高竿,旗幡招展,將竿安在山頂石堆上,各竿又用牛毛繩連接起來,繩上有一把一把的羊毛,以像徵幸運和長壽。 當人們在山上旅行時,首先看見的是這些,於是每人脫帽,齊聲高呼:勝利歸於神!
向山神獻箭之前或之後,還有一段為村民休夏的時間,每一家都享受數日,以懷念過去的游牧年月。 在這幾天享受良好的飲食和閒暇的生活在上述兩種社會宗教活動之間,村民從事農業:耕地,施肥,據都是公曆四五月之間,收割和打場,是在八月。 游牧部落,也同樣關心季節的變換,以便應時遷人新地。

不分定居與游牧,都有六個完全禁食的節日,是紀念釋迦佛的重要日子:
1)正月前半月,釋迦辯論戰勝論敵的日子
2 )二月初七或十五(以上一年是否閏六月為定),釋迦生日(3)三月十五,第一天宣講密宗的日子
4)四月十五,釋迦的母親懷孕的日子
5)六月初四,釋迎初次轉法輪(開始宣講顯教)的日子(6)九月二十二,是釋迦在天上給母親說法以後,重至地上的 日子。
其中四月十五和九月二十二是最重要的,四月十四,十五與九月二十一和二十二,絕大多數藏族婦女都禁食,禁飲和禁說話,以修苦行siun-gnas),可是著盛裝、結隊,順時針方向圍著宗教聖物轉,如寺院,經輪,佛塔等。 她們雖不說話,可是齊聲唱六字真言Om-mani-padme-hum),因為那對慈悲神是神聖的。 六字真言的少女,頭戴鮮豔的羊毛皮帽,身穿華麗的服裝,佩上耀眼的銀首飾和其他珠寶,在此起彼伏地高聲唱歌,實際是美麗的比賽。 因為這種活動是自願的,並非每人都參加,青年男女固少,老年男女遵守這種習俗的也不與少女們擠在一起。 對於少女來說,則是宗教、娛樂和社會威望都結合在一起。
一年的活動就是如此。 至於一生的問題,生孩子對於游牧的婦女,並不是什麼坐月子的事,她們照常活動,農村的婦女,等於害了一場病。 習慣是用柏樹枝或旁的記號標在門上,以使拜訪的人有所迴避。 孩子由喇嘛起名,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媽媽的羊皮襖的大襟內,將毯子放在孩子身底下遇著屎尿,另換。 孩子大一點能自由活動時,則可由媽媽的胸前或背後露出頭來。 對待五歲以下的男女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五歲以上則男孩子可以隨隨便便,女孩子就要學著媽媽的活動。
由於母親的地位較高,父親偏於溺愛,孩子幼年過著自由生活,成年以後又容易接近異性,工作和旁的活動,又都在唱歌的氣氛中度過,所以藏族的孩子是自然而自立的,他們都沒有創傷或抑制的經歷,來自宗教和部落道德的社會控制,來得很遲,可是無所不包,且是永遠五顏六色,使人興奮。

婚姻
到了結婚年齡,其社會活動,上面已經提及。婚事可以由父母作主,也可以自己選擇。
婚時親友聚會歡宴,但無宗教儀式。
結婚既可以在宗族內,又可在宗族以外,定居可以在女方,也可以在男方。 男女都可以根據情況繼承家系。
只有女人的家庭,如姊妹、母親、女孩子,而無男人,同樣是個家。
男女雙方發生戀愛要結婚,而任何一方的父母不同意,則可隱於朋友家中,直至反對意見消失之後。 無論如何,生了孩子,則不能不承認既成事實。 多夫制雖然存在,但不普遍,不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 兄弟們與一個女人結婚,目的是不使家產分散,不是由於貧窮。
婚後可以離異,是由於兩相不適,也可能因為婚姻以外有性的關係,這樣合也自由,分也自由,就不會有惡劣的影響。

家庭
再說,家庭也不是興趣的中心,對孩子最低限度的照顧和經濟關係,十分簡單。 男女在家庭以外,都有自己的影響範圍。 很小的孩子自然到處帶著,已如前述;較大的孩子可以照顧自己,兩者都不必把父母纏住。 放牧,耕種,提水,貿易,宗教活動,規定勞動,打鬧,閒談,轉古拉(即圍繞著宗對象,如寺院,塔,經輪等轉圈),談戀愛等,都是家庭以外的活動,所以藏族人民,大體上是幸福的,快活的。

醫療、生死
疾病既得當地醫藥的治療,也得到巫術、宗教的應付。 藏族喇嘛既以醫生的資格看病,也以教士資格給人作法,許多時候,許多喇嘛為病人念經,病情愈重,病人愈有錢,請的喇嘛越多,喇嘛念的經也越多。 純巫術永遠是啦哈(Lha-ha),即非喇嘛的事。 藏族治病的方法很特殊,病越重,越不讓病人睡覺,這樣不讓病人得到完全休息,可以取得某種治療效果,使之度過危機。 或者那也是滿足更原始需要的方法,即不使病人拖得太久,收到自然淘汰的效果。 究竟哪一種看法是對的,要留待更系統的研究。
死不是生命的終止,而是另一生命的開始。 得解脫的人,死即是免於輪迴,而不再托生。 作為解脫者來說,死是足資慶幸的事。 普通人尚未解脫的,在死以後,再生之前,要經過渡階段(Bar-mdoAntara-bha- va)。 至於再托生是什麼樣子,則要看前生的業果如何。

葬儀
人死以後,屍體的處理,有以下幾種。
第一步,永遠都一樣,將衣服脫光,使身體屈折起來,即如在母親腹中孕育時的樣子。 然後請附近寺院的法師作法,給死者指明去路,不致走入歧途,法師則得死者家屬為死者利益所給的財產,並將它出賣,投入寺院庫存。
第二步,要看死者的身份或致死的原因。 傳染病死的人,永遠深埋地下,活佛則是焚屍或保留肉體以備供養,一般則或水葬(投入河中),或天葬(餵老鷹)。 採取哪一種方式,要用占ト決定,當地習慣性選擇也起一定作用。 可是天葬的辦法,是最普遍的。 不管天葬還是水葬,死者最後將是獻給旁的生物。 天葬是最經濟的處理辦法,在缺乏燃料的地方,火化是不易辦到的,就是高等喇嘛,也不一定火葬。 火葬是因為骨灰或燒利下的遺物是留作供養的。 當人們需要飲用河中之水時,也不允許將屍體水葬,因此餵老鷹是最受歡迎的。
當死屍於清早投人距離社區較遠的山谷的某一地方後,先生火,使冒的火煙招引群鷹來臨;屍體即先自腹部剖開,根據一般人的觀念,老鷹的頭目先吃屍體的眼睛,旁的鷹才敢吃腸胃。 然後將鷹轟開,將骨肉敲碎,再使群鷹下降,吃畢,又把鷹轟開,使三塊石頭卡住頭,伏後用巨石落下,使之成泥。 群鷹第三次下降,然後吃得精光。 整個過現只有四十分鐘,再無屍體的痕跡。 群鷹被認為是神聖的,無人傷害它們。 它們早已習慣於這樣生活,所以不怕人,常是在給它們供給食料的人的兩腿之間跑來跑去。 一般外人描寫天葬怎樣殘忍,並不符合事實,不是客觀地正確地反映藏族人民的心理。 他們對待這種事情,同對待旁的事情一樣,是處之自然的,是他們處理生命過程中的不可避免的階段。 對於他們來說,那不是人死亡或生命的終結。//


ㄧ些些~
與「西藏的文明」ㄧ書所述大致相同,兩本書可做互補、互證。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時維摩詰來謂我(大迦葉)言:「唯大迦葉!有慈悲心而不能普,捨豪富,從貧乞,迦葉!住平等法,應次行乞食。」
〈弟子品第三〉

此段是《維摩經》介紹釋尊十大弟子中頭陀第一的摩訶迦葉尊者。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但他認為貧窮的人已經很苦,如再不布施,以後將更沒有福報,會更貧窮,所以他慈悲可憐那些窮人,當他托鉢乞食之時,捨富人之家而專向窮人化緣,好讓他們種植福田,將來得大福報。

這樣的存心,看似對的,實則也是不平等心。

「慈悲」乞化,可有三個等級:
1.
一般人認為窮人已經很苦了,再去向他們募化,實在於心不忍,因此應向富人募化才對。
2.
如摩訶迦葉尊者,乞貧不乞富。
3.
像維摩詰居士,認為應當平等攝化,不論貧富貴賤,凡有緣者,次第乞食。

平等,不要有區別心
任何人來布施,都全心為他祝福。
布施行,是不以多少及貧富而論功德,誠心誠意、全心全力而行布施,便是大功德;如果是敷衍勉強的布施,雖然都有功德,到底不如虔誠恭敬的功德更大。此處說的平等法,是站在乞化人的立場而言。我們需要勸人布施時,不管對方是以何種態度來布施、布施多少,我們都應不起分別,以全心為他祝福,這就叫作「住平等法」。從佛法的觀點而言,布施是雙向的,在家人以財物布施給出家的僧團,出家的僧團則以佛法布施給在家的信眾。縱然有些出家僧眾不能說法,總還能為施主全心祝福,也算是一種喜捨布施,也是一種慈悲的心行。

 
把書堪過日之日出江花紅勝火
把書堪過日之日出江花紅勝火
 


 

把書堪過日之日出江花紅勝火

 
芒果鬆餅




芒果鬆餅

韭菜雞蛋打滷麵(手工麵)
韭菜雞蛋打滷麵(手工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