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27日

隨行隨筆258把書堪過日之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坐困愁城第95日


隨筆二三事~
夏至始於夏雨、雷雨,這幾日天天便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極則變,過旱則雨至,正如蘇轍ㄧ詩《夏至後得雨》言: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更有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卻是季風環抱梅雨來~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乾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夏至後得雨。蘇轍

⋯⋯⋯⋯⋯⋯⋯⋯⋯⋯⋯⋯⋯⋯⋯⋯⋯⋯⋯⋯⋯⋯⋯⋯⋯⋯⋯⋯⋯⋯⋯⋯⋯⋯⋯⋯


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
李安宅

渡河方式
由左爾克尼瑪的五哈斯兩托盎犛牛站,即可用木舟渡黃河,木舟是簡單的木箱,使人聯想到基督教《聖經》里諾亞方舟的故事。 人和東西放在舟內,把馬尾控在舟上。 當馬浮水,舟即被帶著過河。 木舟只有十尺長,所以旅行隊裡所有的人並不都乘木舟,恐怕渡河用的時間過長。 牛和馬也不是順順當當地渡河。 人都脫掉大衣,每人都將自己的衣服裝入羊皮袋內,再把它束在胸前,以作救生圈,再將自己附著於自己的馬項上,馬浮水,人便跟著渡過 犛牛則要人驅趕它們下水自浮​​,可是它們常是回頭跑,渡河很花費時間,而且十分危險。 對於一個學習民族文化的人來說,對這些游牧的人特別有興趣,他們對草地和牲畜十分熟悉,而且會因地制宜地運用這些技術渡河。 他們對於涉渡河流是沒有技巧的,也不習慣於乘車或造船。


強悍的諾拉人
地處黃河拐彎處的諾拉(Ngora),是個牧區,住著2000藏民,居住在500帳篷裡。 分成三個部落:大族、熊寧和索卓(Sogro)。 它們的邊界東去一馬站(約90里)至橋科;南去三馬站至阿垻或鄂瓦(ApaNgawa);西去兩馬站至果洛(Go-lok);北去兩馬站至索乎。
直至今日,他們夏季定居於囊他塘(Nantathan),秋、冬、春三季住鄂錯(Ngotsho),謝口(Hsiehkho)和鄂阿利兒(Ngoalier)。
在西邊的果洛(Go-lok)則是以掠奪和勇敢見稱的,因為他們居住在議論紛紛的阿尼馬卿山(Ammyi Machen)周圍。 事實上,諾拉(Ngora)比果洛還勇敢。 根據藏族自己的標準,十人由拉卜楞(即由十三莊)來,敵不過一個果洛,十個果洛敵不過一個諾拉。


帳篷圈
有六面帳篷圈,一個帳篷圈相當於一個地方社區。 帳篷西向中心成圈,以保護牲畜在夜間不致遺失。


麻疹病
駱屯托(Lotunto)村,在卡佳以西不到三里路,人民嚴重地患麻疹病。


藏族第ㄧ所女子學校
夏河縣在安多(Amdo)藏族地區中比較接近漢族文化,所以縣里設有普通教育的學校,是最近由漢人和藏人共同創立的。
首先,那裡有一所小學,為藏族文化協會所建立,收學生100名。
其次另有一所小學,由縣政府建立。
第三,是專為藏族女孩子設立的,在任何藏族地區,這也是第一所,那是作為私立學校建立起來的,以便達到示範作用。

于式玉(本書作者的妻子)鼓動了黃正清夫人(嘉樣五世的大嫂)做了校長,她自己擔任了義務輔導員。 黃夫人是本地的藏族,熱心於小學的建立,收了80名學生,這是個很大的成功。 在初小教育中除一切正常課程之外,學生還要參加生產勞動,譬如建校舍修圍牆,土坯就是學生自己打的,使她們感覺到學校的建設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園中第一次種植蔬菜,女孩子們都很熱心,把勞動的成果分到各自家庭以後,在藏族傳統的食譜中第一次有了新的內容。 教藏文用新的教學法,也受到寺院學者的稱讚。 義務輔導員於1942年離開拉ト楞後,女子小學被夏河縣政府接管。


結束語
在藏族宗教方面,我們首先研究了它的歷史以及各派並存的局面,我們並且用拉卜楞作例子,分析了它的功能和作用,現在應該有個結束語,以便把分散在不同地方的內容,清楚地歸結在一起。

就教育作用來說,有下列優點:與現代教育不同,沒有只傳授表面知識的毛病,而是道德與理智並重的。

關於紀律方面,既要求學生,也同樣要求先生,紀律是兩者共同的信條,不似現代學校那樣,只管學生的紀律,對於教師則準則不同。 不管學生,還是老師,兩方面都是由於對知識和靈性的共同要求而自動結合在一起的,這樣,就不會受分數制度和商業空氣,如學費、薪資、自然升級等方面的限制。

守則,不管在學術上,還是其他方面都是嚴格的,絕無個人照顧的餘地。
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享受個人調整的自由,排除了群眾製造的形式主義的限制。
公開辯論、群眾考試、公開演講,使參加的人,都能得到標準化的鍛煉。 這個過程不僅影響學生,而且影響教師。 假定一個人能證明自己的論題,甚至是一個新的論題,這論題就變成了公共財富,因為那是在公共場合下證明了的。 這裡沒有妄想理論的餘地,或只為個人滿足,而被視為某種自由思想的貨色。

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問題上需要多少時間都可以。 這裡沒有填鴨式的教育,沒有讓你太忙的感覺,也不需要多麼積極。 //

ㄧ些些~
思考、實踐~ 聞、思、修


//在政治上,這裡的一些機構是很穩定的,和我們已接觸過的政治制度相比較,似乎都不如它穩定。 我們已提到過,藏族人民組織了半自主的社區,或在土司管理之下,或在寺院之下,或在兩者兼管之下,都是如此。 不僅達賴喇嘛從未進行過統治的西康(Khams)和安多(A- mdo)是如此,就是在西藏本身,也是如此。 在西藏,達賴喇嘛的統治下有不少自治的實體,只是被​​他任命的官吏所監視罷了。 任何時候寺院與土官發生衝突,都是寺院佔上風,不管教派歸誰,包括本(苯)教在內。

在考察寺院對於人民的影響時,需要回答這個間題:為什麼寺院在與其他勢力競爭的時候,能夠變得越來越強,而不像旁的政治實體逐漸變壞?在一種意義 下,政治優勢的確對於佔優勢的團體有很大的壞處,歷史上藏族宗教各派的消長,確實如此,但我們在這裡所說的,乃是寺院與非寺院的統治。 為了正確估量前者的力量,以下因素,必須考慮。
一方面,它有某些民主特點,是貴族統治所沒有的,另一方面,它的威望較貴族統治高得多。
第一,寺院的領袖,是自由選擇的結果,即採取活佛轉世的辦法,轉世活佛不限於哪一家,在生成的素質方面,自然要選擇最好的。 一旦選出以後,他就在寺院的嚴格訓練之下,與任何僧人一樣,而不會如貴族那樣,由於家庭影響而驕奢成性。 活佛不管成年或未成年,甚至在他積極進行統治時,都有議會和參贊,進行例行的行政會,如果活佛在進行個人幻想而不顧公共利益的時候,就可以對他加以糾正。 在這種意義上,寺院與立憲的專制,是沒有多少區別的。
第二,一個活佛勝過貴族的地方是他的繼續性,威望和能力。 一旦被認定為活佛,他的威望是特別大的。 轉世,根據定義,就是同一聖人或神佛。 那位原來受人崇敬的前世在世時享受到的人世間無可比擬的神聖和光榮,新轉世的活佛也完全繼承了下來,因為他與前世是合而為一的,而且他能讀到前世的傳記。 這種靈性的同一,代代相傳,這就是最好的繼承,所以希望的人格和期待的群體,都容易發展。
一個行政者有這樣根深蒂固的自信心,享有人民的​​全副信仰,在另一方面又有負責的議會和參贊,實在不能不十分有效。 如果不是如此,那就是不正常的了。

在教育和政治方面而外,發展宗教在心理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忽視。 一方面,在藏族生活各方面都深受宗教要求的影響。 藏族人民知道他們的生活水平是低的,但同時他們會告訴你,人不完全靠吃飯生活 他們對於人類生活的價值衡量是這樣的高,以致不能容忍死刑,殺一個人已夠壞了,他們將說,為什麼要以處罰形式殺另一個人呢?所以藏族的辦法是賠命價,以解決對於受害一方的損失。 實際上,殺人的人或強盜,殺了人就被認為種下罪根,要在來生得到報償,誰能逃避劫數呢?
自做的,必要自贖。 這就是他們的理論。

另一方面,對於靈性發展以外不必要的東西,是不會享受的。 他們吃飲食是為治餓,等於藥品治病一樣。 他們不能設想會享受飲食,這好像奇怪,但這是事實,甚至不花錢,他們也不干。 表面上,吃糌粑沒有多少豐富的營養價值,可是藏族人很健康,比漢族人健康多了。 漢族人不是很講究烹調術嗎? 自然除飲食以外,還有其他因素。 可是事實是,他們遠較漢族人健康,雖然只有簡單的食品,但他們欣賞他們的簡單生活。 我們已經提到過他們的性格好,喜歡音樂,敢於冒險等。 他們的特點是,他們滿足於享受生活。 假定他們的宗教能給他們這個,就是內在的價值,不管這宗教是什麼。 //

ㄧ些些~
確實如此,無論藏人的知識、思想如何,但是他們確確實實的較其他民族來的善良且知足常樂。


//這就使我們遇到兩種在藏族宗教上的誤解:
一種是宗喀巴使喇嘛教清除了巫術作用
一種是說喇嘛教是佛教的低級形式,是受了本(苯)教的影響的。

我們說,密宗佛教本來包括巫術,格魯巴的創始人絕對沒有避免巫術。密宗對於他的重要性並不亞於哲學顯宗的佛教,不過與早期佛教相比,哲學的討論是被改良派或後來變為正統派的人們注重得多了。這種影響作為刺激 和反應,或作用和反作用的一般過程的結果,甚至傳到舊派本身,然而作為自覺的努力,改良派在寺院紀律和秩序方面,更為注意。
我們已經提到過,本教乃是受佛教影響的。倘若藏族宗教在任何意義上的退化,則是釋迦牟尼以後的早期佛教,與被藏族承襲的晚期印度佛教,兩者之間的退化。
至於藏族喇嘛,他們有一切心理反應, 由生命主義通過虛無主義,全無人格的比較,由於群眾的無知,他們作口頭宣教,任何事都是真的,都行得通,因為有人信它,但同時,沒有什麼是真的,因為任何事不過是心理的創造,惟一的真理,就是離開好像真和好像不真的自由。。這種超智慧,即是現代字眼所說的在認識論上和社會文化上的相對論。

事實上,有的喇嘛,他們自己是活佛,他們可能宣布自己不再來到世間,他們完全知道轉世的說法是空虛的,但同時他們又不願意作損害同僚們的既得利益的行動。//

一些些~
龍樹菩薩所言「諸法皆空」空,這個「空」並不是否定ㄧ切存在,「空」的正確解讀是因為相互依存、相互依賴而有的,並非獨自存在的。

所謂「無我」也並不是否定ㄧ切存在,我的身體、我的心,這個在哪裡呢?
獨立自主的我是不存在的,所謂是依存、依賴身與心而存在。

其實「無我論」是在說「有我」但無「獨立的我」
印度的概念之一,稱 ātman (說「我」論),即彷彿有位這個身心的主人。這個身體、目前的這顆心識或人腦,只有一生,但此身心的真正主人是「我」。我們會自然地說:「我的身體,我的心。」但,「我」在哪裡?過去三千年間,這個國家——印度,對此進行了分析及觀察。所以,你們建立了「我」的理論。

佛說,「我」的理論頗為極端。除了身與心之外,還有個獨立的我是存在的,這個叫「我」。佛說,「我」不是「獨立的我」,「我」只是依賴著這個身心而被認定而已,所以才可以說是印度人、藏人,或,是藏人的我、是印度人的我、是穆斯林的我。總之,「我」是依賴著這個身驅及人腦而有,絕無獨立自主的「我」,佛教稱其義為「無我論」。anātman 就是「無我論」,不是「沒有我」的意思,因為「我」是存在的。


//然而這一點也不說明最好的喇嘛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當然,密宗佛教是為完成受戒選定的喇嘛保留的,然而被選擇的喇嘛,是宣誓以關心他人的福利為惟一宗旨的。在這個意義上,如第四章末尾提到的,密宗是較顯宗高一等的。任何存在的東西,都是必要的東西,作為工作的對象,不是將它放棄或者把它分開,這樣才能達到完滿成就的境界。 在個人主義和自以為是的世界,分離主義和純粹研究,都是對於真正民主的障礙,因為屬於人民,為了人民,就是人民的民主。而只有喇嘛才歷來認識到理論自覺在人民一起的必要 。他們也不是純理論主義者,他們在自己身上實驗驗,作為人類的一部分,不,作為有生之物或宇宙的一部分,他們與那些代表學術和在心理、物理、文化領域進行實驗研究的人是一致的。 近代對文化和人格方面的研究通過民族學和心理分析的共同努力,可以即刻得到充實和豐富,問題在於只要我們能夠認識到。 如此多的藏族聖哲和活佛的傳記的豐富材料,他們的實驗心理學的發現是現代學術不得長久忽視的貴重東西。 在研究價值以外,這些人的活生生的實例,還有引人入勝的作用。 對於一般群眾的影響,我們寄希望於社會文化科學的更加進步。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有許多缺點,藏族文化,自與佛教接觸以來,一直是完整的和富於生命的。 //

一些些~
依循菩提心為基礎修習利他主義的慈悲心,也就是「福慧雙修」。

《入行論》說道: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
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到此為止,我們對於藏族宗教的優點作了一些論述,為了完整地闡述藏族的宗教問題和藏族文化將來的利益,我們必須將藏族宗教作為一種制度,提出它的缺點。

第一,在寺院教育的內容方面,限制太多,不能使學生得到與社會進行交往的必要知識,每個人都受限制,每個人都被學藏文書寫體的具體困難所限制,一方面每個人都是演說家,不管是識字的,還是文盲;另一方面,甚至學者,都怕寫信或寫短文,以便達到一般的思想交流。 最嚴重的問題,是知識和學者都集中在寺院裡,使一般群眾完全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就連寺院也在一般文化面前處於危險境地。 藏族人民也知道,佛教在印度和在中國的新疆,都被伊斯蘭教代替了,他們也知道,伊斯蘭教商人的優勢,遠遠勝過他們的經濟。 他們更關心西方的傳教工作在西藏的邊緣上,他們自己則不能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交互影響。 這一切都說明他們自己應該更有效地提高生產水平和文化水平,以便他們的宗教可以興盛。
第二,不管藏族宗教有什麼優點,就一般群眾來說,就許多喇嘛來說,不能不承認,他們都被巫術所淹沒,不再能夠利用科學對於自然界進行有效的適應。

好了,我們對於藏族宗教的討論,到此為止。


ㄧ些些~
這本書畢竟是一世紀前的著作了,就傳統文化及風俗習慣,甚至宗教儀軌的因由都有詳細且正確的闡述,這是無論在新中國的統治下的藏族或藏人流亡社群早已殘缺不明的,其中許多內容是我問及藏人無論僧俗都不明所以的,不明也漠不關心,所以真心感謝李安宅與于式玉兩位先生的實考研究。

 
把書堪過日之天惟不窮人 旱甚雨輒至
 
白菜滷澆蓋飯
白菜滷澆蓋飯
 
馬鈴薯煎餅(吐司版)
馬鈴薯煎餅(吐司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