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21日

隨行隨筆252把書堪過日之涿鹿妖氛靜 丹山霽色明~ 坐困愁城第89日



隨筆二三事
這夏至時分大家都在關注著百年難遇的日蝕,然而此處確是霧深灰雲厚,
但見涿鹿妖氛靜 丹山霽色明~

「曹公迷楚澤,漢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靜,丹山霽色明。
類煙飛稍重,方雨散還輕。
倘入非熊兆,寧思玄豹情。」
~霧。李嶠

⋯⋯⋯⋯⋯⋯⋯⋯⋯⋯⋯⋯⋯⋯⋯⋯⋯⋯⋯⋯⋯⋯⋯⋯⋯⋯⋯⋯⋯⋯⋯⋯⋯⋯⋯⋯


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
李安宅

拉卜楞寺
訓練和課程
拉卜楞寺院在教育方面是個大學。 喇嘛大學和現在大學的惟一區別,乃是喇嘛大學從幼兒教育開始。
學院之間的關係,說明注重自由教育是顯教學院,其他密宗學院只講技術。 所以由顯教學院轉人密宗學院比較容易,反過來則幾乎不可能,因為從密宗學院進入顯宗學院是受限制的,一般的情況是:
或者先人顯教學院,然後進人密宗學院。
或者到任何密宗學院,而放棄進入顯教學院的可能。
或者徑入顯教學院。
所有學院的院長,是由顯教學院的學者中選入的,顯教學院也是最大的,所有密宗學院只有三級,而顯教學院則有十三級。
因為一個寺院的教育性質常被其宗教活動所掩蓋,至少在外界看來是如此,所以本章中探討拉卜楞的訓練及課程,就要較為細緻一些。 將喇嘛制度作為教育制度來看待,是十分必要的。

(一)訓練
說到訓練,我們可以討論如下的機制:入學;學術活動;考試與學位;紀律;教師進一步研究的機會。

入學 學生入學有三種條件。
第一,個人申請,他必須不是未經父母同意,由家中逃出來的;他必須不是加入了寺院後又還了俗的,他必須不是被另一寺院中開除的人;他必須不是犯過強姦、偷盜、飲醉、說謊等罪的人;他必須不是異教徒;在正確方面,假定有個師傅的話,他的師傅必須在道德上完好無缺,他自己必須勤奮好學,對於佛教有敬意,他必須滿八歲,而且必須決心留在寺院。
第二,他必須具備下列各種物件:披單,背心,裙子(因為不穿褲子),用鵝黃色布做的道袍(Nur-smrigKasaya),毯子,帽子,這些必須是一般的,既不太壞,以免有損於僧道,也不太好,以防誇耀虛偽之嫌。水瓶,筆盒,不太奢華的自然顏色的念珠,白色或紅色的樺木碗,不是那種富人或貴人常用的鑲以珠寶的碗,裝糌粑的皮口袋,寺院常用的靴子,靴底上不要有釘子,不能穿漢人,牧民和農民那樣的靴子,也不許攜帶任何武器。
Ps:
但僧人常用大型鑰匙,作為彼此斗毆的武器。
第三,入學必須具備的手續。 首先必須找一個師傅,他既有學問,又有道德。 在顯教佛學院中,最低程度的師傅也要在十一級以上,在各種密宗學院,相當於第三級,即最高級。 這位老師將帶著他去見教務長,求得入學證,然後向訓導長和學院總監(Dge-kos)作報告。 不管在任何條件之下,必須首先學會藏文字母的各種形式(印刷體和書寫體)。 在顯字院中,旁的寺院的合格學生可入相等的班級,最低的條件是必須經過經堂(Chos-grwa)考試及格,再加上獻茶給大經堂的僧眾,或放一次佈施 在考試時,除了例外,學員由初級到十三級都要通過辯論的形式進行考試,及格後才可進入相應的班級。

校內活動 寺院以內有兩種活動。

第一種是個人教導 這不僅給學生以特殊的關心,指導他進步,而且與班級制度聯在一起,達到標準化,使學生得到全面訓練,在師生關係上達到其他教育制度達不到的結果。 這一特點就是,學生既不繳學費教師也不拿工資。 在這種意義上,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同一學校的同學,兩者的供給,一部分來自布施,一部分來自家庭。 來自家庭的供給,跟現代常規學校家庭與學生的關係一樣,可是藏族的喇嘛不同于一般的和尚,出了家的漢族和尚是與家庭斷了關係的,藏族的喇嘛則與家庭保持著關係。 獻與寺院的布施,既給師傅,也給徒弟。 布施都是在宗教典禮中由群眾捐獻的。 我們在第九章曾談到各部落輪流捐獻布施的情況,下面我們還要談到布施是如何分配的。 另一方面,年長的受人尊敬的喇嘛,可直接由俗家得到收入,這是他們給俗家舉行宗教儀式的饋贈,他們不由學生中索取任何東西,老師與學生雙方都站在同一地位上, 再加上學生的成績並不是由老師給分數,那麼老師與學生就純粹是精神上的關係了。 考試是由學院或寺院公開用口頭方式舉行的,而不由教師個人舉行,事實上,假定學生成績太差,不能及格,教師是會受到處分的。

第二是集體的,或屬於宗教的,或屬於純理智的。 除了正規的節日,如正月初一到初三,二月,三月,五月的二十五,二十六兩日,六月的初十和十一,二十五和二十六,十 二月三十等日外,所有宗教和理智的集體活動,都有一定之規。
每日宗教活動,在大經堂進行三次。 第一次是早禮拜會(Cogtshogs),第二次是午禮拜會(Dgoi-tshigs-tshogs),第三次是晚禮拜會(Dgoi-ja-tshogs)。 三次會都以鑼聲為號令。 僧人們不管是在宿舍,還是在旁處,只要聽到鑼響,必須戴上僧帽,穿上斗篷,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向大經堂。 到了經堂的正門後,先坐在門外邊的台階上,年長的靠近門,年幼的離門遠一點。 僧眾到齊了以後,便成行地進入經堂。 在中間行列中,經頭(Bkah-grwa-pa)在靠近供桌的地方;在旁的行列中,年長的在裡邊,年輕的在靠門處,這樣有次序地坐下,而且要保持安靜。 當唪經開始時,由經頭帶頭,僧眾必須直坐,不准左顧右盼,前俯後仰。 有鼻涕的時候,拿毛手帕蒙上臉。 當三四年級的僧人給大家獻茶時,不許任何人出聲音。 很長的開會時間,不准困乏瞌睡,也不准玩弄手指或無故捂上嘴,聚會或散會時,更不允許不必要的談話,或開玩笑,或者侮辱人,或者跳來跳去,或者作怪樣子引人發笑。

茶、錢或酥油等布施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寺院的固定資金,一種是直接來自個別施主而與寺院當局商議這樣做的。準備這些東西一般由教務長的代表和學院分管監護的人負責。至於茶有剩餘,與其給了旁人,毋寧倒在地板上,以免養成盜用或偏袒某人的習慣。除施主,熬茶人和散茶人外,任何旁人不准進入廚房。嚴格遵守規矩,是學院的監護人的職責。熬茶的師傅只對茶負責,不管是預備得好,還是不好。
當布施的錢財在大經堂散發的時候 ,分配比例如下:嘉樣佛七份,教務長七份,教務長的侍從共三份;訓導長和監督每人二份,經頭一份;學院監督每人一份;訓導長的助理一 份;會計和管世俗事務的僧官,每人三份,大經堂的守護者,持水瓶者,大廚師,每人一份:廚師和廚師助理共八份。
以上的人不管在大經堂與否,都得應得的份數,但一般的僧眾則必須出席,才能得到應得的份數。因病或因靜修引退(即在黑洞或另一室閉門退休時), 必須事先請示教務長並得到許可證,才可不出席而保留他應得的份數。至於給旁人念經的人,或者照顧朋友的人,則需向監督請假,才能在分散佈施以後即離開,而 不必等著散會以後。

純理智的集體活動,是叫作曲札(Chos-grwa)的集會,那是在進行演講,辯論或考試的三個露天院落之一進行。
曲札在一年九個時期的集中演講時(叫曲托),一日舉行三次。九個時期是:在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四個三十天,三月和九月兩個二十天; 四月,七月,十月三個十五天。
在此時期,教務長每天出席一次會議。這樣的集會,不但使各班標準化,而且使各班相互促進,班與班,以及不同班級的學生,都有比較,按照常規,許多群眾都來參觀,最高的學術權威和各種僧眾都以學生資格在廣場上參加學術活動,教師這時沒有教學任務,在本節教師的進修機會段中還要闡述。

在拉卜楞每天三次的曲札是這樣的:
第一,早曲札叫作喬曲 札(Co chos-grwa),在早宗教儀式之後舉行。
第二,午間宗教儀式之後舉行的叫作公刺曲札(Dgoni-tshigs-chos-grwa)。
第三,晚間宗教儀式後的叫作卡札(Bkah-grawa)。一切學院,都有曲札,而下面的例子,來自顯教學院因為它是最全的,我們的用意是在說明制度的作用,而不管一個曲札有多少班 ,它的題目是什麼。

在早曲札,學院監督站在大經堂門口,外邊廣場就是聚會的地方,僧徒們對著門口以半月形坐著,而經頭坐在當中,四周是十三級和十二級徒眾。在他們後面,依次坐著十一級,十級,九級,八級,七級(依此類推)徒眾,由經頭帶頭,齊聲誦讀課文。念完以後,兩人一對,一個人提間,另一個人回答。假定有一個人沒有對手,則須向監督報告。(辯經)

南印哲蚌寺

午間曲札時,座位變了樣子,年輕的班級坐在中心,先由一人尖 聲喊一聲吉一伊一,群眾接著一齊喊吉一伊一。然後每人在高級班中找對手,以求指導。例如,由一班到四班的人可找十三 班的人。求指導的人則將袈裟放在高年級的人面前,後者拍手表示歡迎時,前者便穿上袈裟,蹲在面前,等候提問。在這一過程中,年長的給年幼的以智慧,年幼的則藉以增長智慧,名為打姆夾(Dam-bcah),也就是佛教徒的辯論實戰。當進行給智慧增長智慧時,監督則在注視著教務長是否應該出現了。
到了時候,即派人前去找他,於是群眾都以半月形面向大經堂門口落座,那是適才進行智慧輔導的地方。這時一面等著教務長 ,一面朗誦智慧(Paramita)本質。他到達以後,高級班向前坐,聽他的演講,然後一切班都有機會聽他的演講。演講的內容,因為季節不同,而有固定的 安排。對一個班的演講完畢以後,他們就回到原來的座位,圍著班長(Skyor-dpon)坐下,背誦教務長演講過的經典。 高年級這樣進行,有學院監督在各班巡迴走動。 低年級仍然傾聽教務長的演講,一班一班地向前移動,在前進和後退的時候,各班都向教務長鞠躬,以表示敬意和感謝。
背誦完畢以後,一個班一個班的學生重新安排,兩人一排的辯論(Rtsod-pa)。 他們熱烈歡呼,鼓掌,群情振奮,以致參加人自己和觀眾都為互相促進的氣氛所感動。 這個傳統,也是由印度學來的(那爛陀)。 各種活動如聽講,背誦,彼此辯論,都在一個地方同時進行,形成統一中的不同類型,頗似現代小學中,一個課室內有不同的班級,同一教師進行複式教學的情況。 但在寺院中,不同的活動和自由,範圍更要大些。
當每一個班級都聽完教務長的演講以後,教務長離開現場,此時監督脫帽,用手持帽由左至右一揮,第十三級即可離開,再用手一揮,第十二級,第十一級則可退席。 最後,他執袈裟衣邊抖動,則一切班級由第十級以下,都可離開,凡是進入會場,退出會場,都要戴帽成行,不准擾亂次序。

在晚間卡札Bkah-rrwa)初步辯論與午後公刺曲札(Dgon-tshigs-chos- grwa)同。 當僧眾坐下唪經時,經典不同於午後。 集體唪經以後,尖聲叫吉一伊一,便開始認真的辯論。 辯論者是不同的兩班的兩個人,當場由監督決定。 至於辯論多長,則要看前邊的活動佔用了多少時間,當日還剩下多少時間。 但正式辯論以後,常有個人願意繼續在廣場上辯論,以至通夜。 這個繼續活動,叫作最後的剪裁Rje-gcod-pa)。 最後離開現場的,也喊吉一伊一
每日三個曲札,任何缺席者,必須向訓導長報告,如須缺席三日者,必須向監督請假,缺席在三日以上者,必須向教務長請假。 教務長和監督都作有關道德方面的演講,每三十天期間各作兩次,其他期間各作兩次。 當一個新的監督到任時,他要於到任後三天對僧眾既在大經堂,也在曲札演講。 這些演講的內容是寺院的規矩,叫作錯達姆(Tshogs-gtam)或夾伊(Bcah-yig)。

教師們經常勸導學生注意曲札演講的內容,儘管學生因為各自禀賦不同,進步程度也不同,可是演講的基本觀念,是提倡言行合格和尊師愛道。 至於旁的活動,不直接與曲札的要求相關的,如純文學的學習、占ト和醫藥以至轉經筒繞寺院等都是被勸阻的,甚至一般受到高度重視,作為個人進步的,被叫做擦姆(Mtahams)的宗教生活,即將個人關在靜室內隱居,也得經過考查合格,才准假不參加曲札。 時間的價值是受到最高重視的。 就靈性方面,必須努力乞求眾生的福利,時常祈禱,積累優點,以便發展善根,獲得最後解脫。 所以諂媚,諷刺,忌妒,結黨營私等都不被允許,借巫術以求天是卑鄙的,這些都不是靈性和理智實踐背後的動機。

一般來說,教務長只給午后公刺曲札作演講。 在特殊情況下,他不能出席,則學習正確發言藝術和辯論練習交互進行。 偶爾教務長要給喬曲札,即早曲札作演講,即在僧眾朗誦白傘女佛(Gdugs-dkarSitatapatra)經時,把他請來。 在八月和九月時,他可來到噶讓(Bkah-rams),對十二級和十三級,講兩次;對十一級和十級,講另外兩次;給八級和五級,講三次。 學生都要背誦經他講述的經典,背誦時為三月和七月曲札,在他面前進行。

在舉行各種曲札時,各種活動,可略述如下:
二月,教務長聽取十二級以下少數學生的辯論。 參加者一定不要認為那是一種苦事。 自然他們必須十分認真,預備好題目,以便充分闡述論點和流利無誤地進行辯論。
二月和七月,教務長講述《菩提道次序》。
三月,由八班至五班的學生互相競賽演說能力。
四月,九班至六班的學生進行六天的辯論。
第一天,第八班的學生坐著被第九班問。
第二天,次序倒轉來。
第三天,第八班被第七班提問。 第四天,次序倒轉來。
第五天,第七班坐著被第六班提問。
第六天,倒轉來。
每次都由一人闡述命題,旁人則尋求對方的錯誤,辯論雙方都在經典中尋找論據,也在日常經驗中尋找論據。 往往鬧得很兇,群情振奮,甚至旁觀的目不識丁的群眾,也被捲了進來,發表贊成或反對的意見。
就象電影愛好者品評電影明星那樣。
在其他月份,凡是有曲札的,都是一樣。 參加的人可以是不同班級來的,辯論的題材可以是不同的經典,可是辯論的類型是一樣的。
例如,二月份重視意義,夏季注意造句的形式。
但在任何場合中,優點都被表揚,缺點都被處分,如被遣責,罰叩頭,挨打或在頸上懸掛水筒,以示侮辱。

考試和學位。 升入任何高級班次之前,都須經過考試,一切學院都是如此。 這裡,我們只關心有關考試的另一種情況,即排除,降級,學位授予。

排除的考試,在顯教學院,是第五級於十月初舉行的。 假定此時考不能及格,不能對《中觀論》(Dbu-maMadkyamika)和《現觀莊嚴論》(Mion-par-rtogs-pahi-rgyanAbhisamayalarin kara)的典籍背誦無誤,則受自然排除,再不能停留於寺院。 雖然兩種典籍不過百張即二百頁稍多一點,可是原文結構甚難,能夠背誦及格,證明學生具有較高水平。
下面所說的降級例子,也來自顯教學院。
第一,當學生在四年級時,證明他不能理解典籍的意義,但他念出的聲調滿好,則可留在大經堂當經頭,再不能升入高的年級。

第二,當學生已在第五級,白傘佛母和邏輯三身著作(法稱,Dharmakirti,見下面學程)必須掌握,才能升入第六級。 否則作為大經堂的看守三年,才有參加第二次考試的機會。 同樣,第六級至第八級各班,考試中不及格者,也被留在大經堂作看守三年。
 
第三,對於不關心學術進步的人,則給予不同任務,以符合個人旨趣,如日曆製作藝術便是其中之一種。 對於聰明而富有的人,可被委任為寺院的會計,或作僧官管理百姓,貧窮的可以鼓勵他們做印刷者,雕刻印板。 另外,作為學術生活的通常特點是,許多考試及格的人,還要留下來重複學過的學程。 為了深入學習,甚至可以重複數次,但這是自動留級的,與正式分班沒有關係。

把書堪過日之涿鹿妖氛靜 丹山霽色明

水蜜桃鬆餅
水蜜桃鬆餅

日本紅豆飯
日本紅豆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