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8日

隨行隨筆239把書堪過日之蕭蕭冷月伴孤星~ 坐困愁城第76日




隨筆二三事
昨夜黑幕下但見蕭蕭冷月伴孤星~



⋯⋯⋯⋯⋯⋯⋯⋯⋯⋯⋯⋯⋯⋯⋯⋯⋯⋯⋯⋯⋯⋯⋯⋯⋯⋯⋯⋯⋯⋯⋯⋯⋯⋯⋯⋯





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
李安宅



本教(黑教)藏族原始信仰
(苯教)

//本教作為藏族原始信仰,在印度輸人佛教以前的原樣子,現在已看不到,它與佛教互相反對,又互相適應,現在已變為佛教各派之 一了。 可是藏族佛教徒,把他們自己的信仰叫作宗教Chos),以與本教相對;並把本教叫作黑教,以與自己的信仰是的,或純潔的 相區別。 而本教教徒(Bon-po)為了使自己避免批評,把自己的創始人說得比釋迦牟尼還要早,認為釋迦牟尼或是他的轉世,或與他同時。 鑑於這種態度,試看藏族佛教徒如何對待本教的歷史,是有意思的。 本章所寫的概述,則是這種歷史的結果,也是作者實地研究,由西康本教徒所蒐集的記錄。 不幸,手中沒有本教的歷史材料。 根據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教派明鏡》(Grul-mthah-gel-mo,第104-169頁)的記載,這位安多的大喇嘛引用本教經典說,在本劫,人類生命由無限量變到十歲,十八位大師生下來以使世間覺悟。 作為十八位大師之一,辛饒(Ggen-rab)降生於人類壽命約活百歲的世界。 辛饒是香(象)雄(Zan-zun)的窩末隆仍(Hol-mo-lui-rinO1-mohi-glin)人。 香雄就是西藏西部古代阿里三區之一。 辛饒創立了本教,根據旁的書更有如下記載:「欲教化香雄(Zan-zun)的人,(他)已變成辛饒彌泊(Ggen-rabs-mi-bo)了,示十二大行,說九乘教法,為生者開天門,為亡者斷死門,度生雍中Gyun-drun)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巴瑪噶塘》(Padma-bkah-thah)這樣的名著中(第257-258頁),有下面一些話:「自本劫開始,人們就陷入輪迴中,陷入愁苦大海之中,由於無知,做了不知多少錯事。 頓巴辛饒(Ston-pa Ggen-rab)對他們起了慈悲念頭,就由天上的宮殿放出五種顏色的光,普照大地,然後把自己變成布穀鳥,藍顏色與藍寶石一樣,唱的歌與琴聲一樣。 他以這種形象落在一個天王(Gnam-gyi-gun-rgyal)的頭上,扇了三下翅,閃出帶紅色的白光,然後投入到他母親的頭里。 當他最後降生時,立刻就能發出有音節的語音,並有旁的幸福的象徵。 所以釋迦佛的動作,在辛饒的轉世中也有類似的跡象,如首先看他要降生的那個國家是否值得他降生;第二看父母是否屬於正統家世;第三看什麼地方宣講他的教義 合適;第四看群眾有多少福氣享受他的說教。」



因為這樣的神話,由藏族佛教徒的歷史中保存下來,足以證明本教創始人辛饒是個了不起的人,既被他的信徒所重視,也被他的反對者所重視。ㄧ般承認,本教發源自香雄(Zan-2un)的窩末隆仍(Hol-mo-lun-rin),並由那裡的語言傳播的。 以後,佛教傳入西藏,自然與本教相互反對又相互影響,而且有本教經典,不斷埋藏又不斷發現,有原來的和修訂自佛教的。 這個過程,充分說明本教的傳播和變遷的方法,因為佛教輸入以前,在藏文創制以前,不可能將本教用文字記下來,傳播開來;而佛教的輸入和藏文的創制,是 641年以後的事了。


至於本教的宇宙觀,有人相信原始的空(Ye-med),由此得出物本體(Ye-yod),即產生清白的霜,因即產生透明的露。 由於這種液體,整個宇宙就演化出來。 另外的人則說,動物是由卵孵出來的。 本教關於巫術和禳災的書在這一方面提到的很多。

 
根據本教論文基本寶藏(Hdus-pa-rin-chen-po-chehi-rgyud),世俗的持存在,精通的則沉於空 可是兩者都是心理構造出來的,沒有貪欲,而有警覺,則有先驗的智慧,有內在的感覺,而無過分的區別,則有普通的悟性。 這就是任何靈性收穫所企圖的,可以得到解脫 在旁的地方也提到,最後實體不過如此De-lta-buTathata)。 它不是整個看組見的宇宙,但可反映出宇宙的任何東西。 實現如此解脫,而沉醉於現象世界,則使人糾纏於生生死死之中,在這方面,可見本教與佛教的世界觀並無多大區別。


本教的心理和體質的解釋,也跟佛教密宗一樣。 假定一個假想的解剖學,心說是有八瓣,在中心處有五根,由五色的線纏在一起,由光的本教身放射出五慧本教身並非實體,所以並不屬於的範圍。 它也不屬於,因為它放出光。 它是自存的,絕對的,不能想像與任何外因有關係。 但它作用著,能發聲,光和光線,藉著身,口,意三行為和色,聲,香,味,觸,法六感,而傳遍現象世界。 為了觀察光的本教身,必須取消主觀和客觀的區別,那就需要自發的省悟,而這沒有主客觀區別的省悟,可用三種辦法達到。


第一種辦法是坐著。 用坐的姿態,可於日間某時把心專下來,然後,思想即可較好地集中,以致沉靜入微而無騷動,最後隨時可以靜默,當需要處理人事的時候,隨時可以變作正常。


第二種辦法是自然狀態。 這就是入靜的人,再也不需要用感覺來得知識;心既不用控制什麼,也不用專想什麼,而處於無慮的自然狀態,於是心就擺脫一切牽掛。

 
第三種辦法是擺脫一切邏輯區別,即知者,能知和被知的區別,而獲得自由。 於是就是本教身,是自明的,貫於一切現象,而把它們變作智慧了。 這很清楚,乃是由寧瑪教(Rnin-ma-pa)大圓滿派(Rd-zogs-chen-pa)抄來的,是與漢人的禪宗(Dhyana)最相近的。 根據本教的著作(Gzun-bsran),由《佛教歷史》(Rgyal-rabs-gs
me-lon
,第25-26頁)作者轉抄的,本教宣傳九乘,四乘與原因有關,四乘與結果有關,一乘是超乎原因,結果的最高乘。



四乘與原因有關的:
1)第一是佔運派(Phywa-gen),為兩女神傑卜巴(Skyes-bu-ber)和大露吉名結(Ta-klu-spyid-nmin -ske)所傳,其中有三百六十法的禳除(Lto-rigs)和八萬四千種的觀察(Dpyad-rigs
2)第二乘是現象派(Snan-ggen), 為傑卓卡塞贊伯拉(Gyer-sgrog-gar-gsas-btsan- ohi-lha)神所傳,關於人和神的,以助世間政府,宣傳四法靜坐(Gyer- sQom),八祈禱 Skad-kyi-leon)和四十二法出血(Gtar-rgyab
3)第三乘是神異派(Hphrul-ggen),為巴撒昂木巴(Sbas-gsas-riam-pa)所傳,包括主要著作為《達江族普入》(Lta-byani -rdzu-hphrul),是關於十三奇蹟法和六巨大方便法的

4)第四乘是世間派(Srid-ggen Dur-ggen),傳自社塞巴伯(Hdur-gsas-spa-po)說教,即三百六十喪儀,四葬儀,八十一降妖術。

四乘與結果有關的:
5)第五乘是善行派(Dge-ggenDge-bsien),為全知神(Ye-mkhyen-hphrul-rgyalKun-ges-hphrul-rgyal-po)所傳 ,宣傳為一切動物求解脫的方法,包括四種幸福的理論,兩種潔淨,三種治苦惱的巨大方法

6)第六乘是善隱士派(Ggen-gyi-drani-sron),為 台竺雍中釆伊甲箔(Theg-drug-gyui-drun-tshe-yi-rgyal-po)神所教,主要目的是訓導規範,包括十方法以停止暫時的生存,兩表現,兩羞恥,三種 方法的獲得
7)第七乘是白派(Ggen-gyi-la-dkar),為密神(Gsan-ba-hdus-pa)所傳,包括十八和九反行,以傳本教的密宗

8)第八乘是完全派(Ye-ggen),為雍中伊旺加波(Ggui-drui-ye-dbai-rgyal-po)所教,以傳布四內省法, 六十種靜坐法,六十種兆頭。


最高乘(Khyad-par-chen-po)為擦梅沃丹(Tshad-med-hod-ldan)所教,它代表本教最高指導,包括三護神(Yi-dam),一最高意義和五要方法。



與原因有關的四乘,意思是除掉真知的障礙,即知者與被知者之間一般的區別所造成的,與結果有關的四乘。 前兩個[5)和(6]是除掉困難(Non-monis-pahi-sgrib-pa)所造成的心理障礙,那是由於自私所致的,而另外兩乘[7)和(8]是除掉誤解(Ces-byahi-sgrib-pa)所造成的心理障礙,那是由於偏見所致的。 最後一乘[9],則導致神智。

另外,由於前四乘,追求者取得靈性進步的四種過程,在無量劫的轉變以後。 與結果有關的四乘之中,前兩乘導致解脫,即通過三劫追求者的努力結果可得解脫,而後兩乘可有同樣的結果,即此生以後再生就可得到。 最後一乘則使人獲得本教身(覺悟),即在此生中。



本教的歷史發展和理論,基本上根據佛教的書,它有時也取本教的書就這樣作了文件的概述。 另外,加以實地研究,我們就可補充西康德格(Sde-dge)所屬雜科(Rdza-khog)本教寺院鄧勤貢(Stan-chandgon)的材料。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那裡的法台根本不承認在本教裡有什麼派別。 很顯然,這是由於寧瑪巴(Rin-ma-pa)的影響過大。 為了將本與佛兩教等同起來,法台所代表的鄧勤貢寺院,趨向於忽視較原始的本教各派的存在。 寺院本身,與西康的任何喇嘛寺院的外表沒有區別;寺院的住戶,也與普通喇嘛相同;繪製的偶像也看著與佛廟偶像相似,只不過較為可怖就是了。 帶翅的像代表智慧和武勇,這是著者第一次見到,後來在寧瑪巴寺院又見到過。

全體偶像跟佛教密宗一樣,分為三類:

善面的(Zi-ba)跟一般在內地見的顯教佛像一樣

可怕的(Drag-po),是密宗的特點

密主,是密宗的主要像 顯教佛像慈氏彌勒(Byams-paMaitreya),白傘佛母(Gdugs-dkarSitatapatra)等,在鄧勤貢寺院是與本教諸神一起供養的。

他們特有的護法,世間後(Srid-pa-rgyal-mo)可與喇嘛女神(Lha-moDevi)相,法螺神(Rgyal-po-dui-rtog)可與身、口、意、業( Karma)、果相比。





至於給老百姓的影響,本教也與佛教相同。 例如,兩者都壘石成堆,作為繞著轉的對象,兩者都念咒,不停地念。 所不同的是繞聖物轉,在佛教徒向右轉(順時針方向),在本教徒向左轉(逆時針方向);念的咒和刻在石上的咒,在佛教徒是六字真言 ,即。嘛呢叭咪哞Om-ma ni- pad-me-hum),在本教徒則是八字真言阿嘛追木耶撒勒杜Om-madri- muye-sale-hdu )。 總而言之,本教與佛教不同處,只是表面上的,除了影響老百姓的行為外,我們已經看見兩者的神,佛和經典儘管有不同的系統,可是它們的作用和意識形態是相似的。//



ㄧ些些~
關於苯教目前手邊資料不足,還待進一步探究~



⋯⋯⋯⋯⋯⋯⋯⋯⋯⋯⋯⋯⋯⋯⋯⋯⋯⋯⋯⋯⋯⋯⋯⋯⋯⋯⋯⋯⋯⋯⋯⋯⋯⋯⋯⋯





維摩詰所說經筆記



「心不住內亦不在外,是為宴坐,

……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

〈弟子品第三〉



「心不住內亦不在外」,即是捨除心的執著。
「宴坐」是單獨一個人打坐、靜坐之意,乃是捨了世務的執著。
常人坐禪要在靜處打坐,是為避免塵囂。
維摩詰則說只要心不住身內也不住身外,捨離一切攀緣境界,便是禪坐。



「心不住內 心不住外 」就是捨平等心=直心=無心=大禪定



「不斷煩惱而入涅槃,是為宴坐」常人宴坐的目的,是為獲得智慧而斷煩惱,了生死而入涅槃。



涅槃=寂靜、寂滅的意思

維摩詰則說,入涅槃者未必要斷煩惱,能入涅槃者,即是宴坐禪修。
大乘的菩薩由於慈悲心重,雖從生死獲得解脫,仍要留惑潤生;菩薩以慈悲心,現煩惱相,讓眾生信賴他、親近他,以方便度化,這也是菩薩度眾生四種攝化方法之一,叫作「同事攝」。

菩薩雖現煩惱相,但內心是不執生死也不執涅槃的。

涅槃是寂靜、寂滅之意,
寂是不動,滅是不存在。
心裡的煩惱已經不動,沒有起伏的煩惱心,煩惱根本不存在,故也不必蓄意要斷煩惱,就是涅槃了。

雖現煩惱相,又不蓄意要斷煩惱,又沒有煩惱心,在凡夫的階段雖是做不到的,但亦不妨學習學習。當我們有煩惱時,就要想到這煩惱是可以寂滅的,所以在煩惱起來時,不要對自己太失望而沒有信心。當告訴自己,現在雖有煩惱,只要心不受環境影響動搖,煩惱自然消失。若能如此練習,則我們在任何場合,都可說是在練習打坐、入定,這也是在做捨心和捨身的布施行。



只要遇到讓你心動身動的情況時,堅持不管它,也算是能夠捨得了。

這句經句中,還有一層意思是說:不斷煩惱而度眾生,但是煩惱並不存在,也沒有眾生得度。一旦到達這個程度,也是慈悲喜捨,是大布施。

 
書堪過日之蕭蕭冷月伴孤星
 













 

水蜜桃鬆餅
水蜜桃鬆餅


白菜豆腐煲+蒜炒黃瓜+荷包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