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二三事
夏至略感
這二十四節氣也好,或ㄧ年中的各種節日、紀念日也罷,不過是用來提醒我們這些不如「觀化子」(觀化之人),對天地間的時節更迭,流年暗換乃至世事萬物的微妙變化不知少覺之人的提醒,好將這些ㄧ時ㄧ刻的生命刻度張顯在覺知處,這些細微的變化正如「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可謂「ㄧ葉知秋」。
夏至略感
這二十四節氣也好,或ㄧ年中的各種節日、紀念日也罷,不過是用來提醒我們這些不如「觀化子」(觀化之人),對天地間的時節更迭,流年暗換乃至世事萬物的微妙變化不知少覺之人的提醒,好將這些ㄧ時ㄧ刻的生命刻度張顯在覺知處,這些細微的變化正如「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可謂「ㄧ葉知秋」。
不禁想起張耒”夏至“所言「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即人們的意識還停留在春天時,其實夏陰早已翩然而至。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張耒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張耒
所言春天有化生萬物、養護乾坤之功。養護到極盛的時候,即“長養功已極”,便也產生卦變,所謂極則變,春極則夏至。
再言“默坐付忘言”即付之於不言說,觀化子知道待機而動,實在無須多言。但還得先洞察這「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覺察微細的變化才可以了「ㄧ葉知秋」之能。
微陰生九原
微陰即氣初生。
生即進也,起也,出也,猶養也。
九原泛指墓地。
微陰即氣初生。
生即進也,起也,出也,猶養也。
九原泛指墓地。
⋯⋯⋯⋯⋯⋯⋯⋯⋯⋯⋯⋯⋯⋯⋯⋯⋯⋯⋯⋯⋯⋯⋯⋯⋯⋯⋯⋯⋯⋯⋯⋯⋯⋯⋯⋯
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
李安宅
李安宅
拉卜楞寺
(二)課程
//關於正規課程方面,可以推出各學院的典籍,首先是顯教學院。 運輯(因明Tshad-mahi-rigs-pa)由五個班級學習,最少五年。 首先,當習辯論規程,其次是認識論的原則。 前四級(bsdus)學前者,第五級(Riags-rigs)學後者,主要著作是:
(二)課程
//關於正規課程方面,可以推出各學院的典籍,首先是顯教學院。 運輯(因明Tshad-mahi-rigs-pa)由五個班級學習,最少五年。 首先,當習辯論規程,其次是認識論的原則。 前四級(bsdus)學前者,第五級(Riags-rigs)學後者,主要著作是:
第一,陳那(Dignaga或Phyogs-glan)的《集量頌》(《集量論》 Tshad- mkun-las-btus-pa或Pramana-samuccaya),《觀所緣頌》(Dmigs-pa-brtag-pa或Alambana-pariksa),《因明入正理論》(Tshad-mahi-bstan-bcos- rigs-pa-la- amnid2炎)券jugpa或Nyamya-pravesata-rakasastra)等。
第二,法稱或達瑪吉提(Dharmakirti或Chos-kyi-grags-pa)的“三身著作”(Tshad-ma-rnam-hgrel-gyi-tshig-lehur-bya-pa或Prariana-varttika- karika,d-10 Tshad-ma-rmam-pa-nics-pa《量決定論》或Prarnaga-viniscaya,《因明正理滴論》 Rigs-pahi-tshigs-pa或Nyaya-bindu),“四肢著作”( Gtan-tshigs-kyi-thiga- pa《因論一諦》或Hetu-bindu,《辯諍正理論》 Rtsod-pahi-rig-pa或Vada- aya,Hbrol-pa-brtag-pa《觀相屬論 》或Sambandha-pariksa,Rgyud-goan- grub-pa《成他相續論》或Sarintanantara-siddhi)。
第三,關於邏輯的著作,堪德拉果敏或大德月論師(Candragomin或a-ba),律天(Vinitadeva或Hdul-ba-lha),法勝(Dharmatara或Chos- mchog)等人 著作。
一類印度大師的著作在丹珠爾經中集中成十七篋或十七包(每包約四五百葉,每葉約1200個字母左右)。 也有藏族高僧的著作,如宗喀巴,嘉措傑(Rgyal-tshab-rje),克主曲傑(Mkhas-grub-chos-rje),嘉樣等,其數量更大得多。 每一個寺院自然在選擇大量的著作中有所側重,一般都給本寺院著名作家以較大的注意。
“智慧”(Phar-phyin或般若波羅密多Prajna-paramita)為四年級學習,最少需要四年。 所謂“智慧”,就是能夠“知道一切,並能解決困難,而且實現真理”。
在佛教的兩派中,即“深見”(Zab-mohi-lta-ba)派和“廣行”(Rgya-chen-spyod-pa)派,這類著作屬於後者。 理論上,學者都企望精通六解脫法(布施,戒律,忍耐,精進,禪定,智慧)和旁的教義,如此獲得的智慧能力加上由廣行獲得的福利(福慧雙修),給學者以必需的靈性覺悟。
廣行派起源於紀元後四世紀阿桑卡(無著Asainga或Thogs-med)和瓦蘇班杜(世親Vasubandhu或Dbyig-ghen)兩兄弟,更由他們的徒弟所發展,如斯梯爾瑪梯( 安慧Sthiramati或Blo-gros-brtan-pa),陳那(Dignaga或Phyogs-glan),顧那普拉巴或功德光(Gunaprabha或Yon-tan-hod),和未姆他參那或那勝軍( Vimuktasena或Rnam-sde)。
安慧有兩名學生,普爾那瓦爾達那(Parnavardhana或Gan-ba-spel滿增)和吾什瓦米突(Visvamitra或Khyad- par-bges-ghen勝友),後者到了西藏,宣傳這一派的教義。 陳那則傳給達姆巴拉(Dharmapala或法護Chos-skyon)和達瑪吉提(Dharmakirti或Chos- skyi-grags-pa法稱)。 著名的唐朝玄奘則傳達瑪巴拉教義。 這種佛教典義最重要的著作是彌勒(Maitreya或Byams-pa)著《現觀莊嚴論》(Mion-par- rtogs-pahi-rgyan或Abhisamayalanimkara)。 它只有50上下葉,可是它將600卷即的同一題材的著作很好地總結起來。 它教導三智慧境地,四實踐,一普遍身的成果。 下面就是它的八句:
「超凡的智慧(Prajna-paramita)
教導八件事,
一切現象的智慧,道路的智慧
和普遍的智慧,(三境界)
直接了解一切,
直到最高的,在道次中,
同突然了悟,(四實踐)
和法律體成果,遂成八(成果)。 」//
ㄧ些些~
玄奘法師主要是為了無著的彌勒著作「不畏生死,行菩薩道上求下化」的「瑜伽師地論」而前往天竺。
玄奘法師主要是為了無著的彌勒著作「不畏生死,行菩薩道上求下化」的「瑜伽師地論」而前往天竺。
//其他重要著作有:宗喀巴著《現觀莊嚴光明釋》(Mion-par-rtogs-pahi-
rgyan-gyi-snan-ba或Abhisamayalarinkaraloka),《現觀莊嚴特殊意義》(Gon- phrag-ni-
gu-Ina-pa或Paica-viisati-sahasrika),《現觀莊嚴普說金髦》(Legs-
bgad-gser-phren -ba);嘉錯傑(Rgyal-tshab-rje)著《現觀莊嚴辭 義全釋》(Rgyan-gyi-rmam-bgad);嘉樣著《現觀莊嚴》,
“中道(Dbu-ma)教義”,二學程,必須兩年,意思是超越“空和實” 理論的極端,根據四句命題:
諸法因緣生
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在上述兩派中,這一教義屬“深見”派,因為這種見解, 不易為常人所了解,所以稱為“深見”,那是龍樹(Nagarjuna或Klu-sgrub)於公元二世紀發展的,他傳給阿瑞牙德瓦或提婆即聖天(Aryadeva),後者又傳給羅喉或拉呼拉(Rahula或Sgra-gcan-hdzin)和那卡米輟即龍友(Nagamitra或Kluhi-bges-ghen),拉呼拉傳給尼拉內輟(Nilanetra),那卡米輟傳給佛護(Buddhapalita或Sanis-rgyas-bskyons)和巴瓦味吾卡(Bhavaviveka或清辨Legs-ldan-hbyed),月稱(Candrakirti或Zla-ba-grags-pa)是佛護的徒弟的徒弟。這類重要典籍有:龍樹著《中觀根本智慧頌》(Dbu-ma-rtsag-bahi-tshig-lehur-byas-pa-ces-rab-ces-bya-ba或Prajna -nama-nula-madhyamaka-karika),70葉;無畏釋著《中觀根本論釋》(Dbu-ma-rtsa-bahi-hgrel-pa或Mula-madhya- maka-vrti),七卷;月稱著《中觀根本明句釋》(Dbu-ma-rtsa-bahi-hgrel-pa-tshig-gsal-ba或Mala-madhyamaka-vrti-prasannapada),七卷,《人中論》;清辨著《中 觀根本般若燈論釋》及其註釋(Dbu-mahi-rtsa-bahi-hgrel-pa-ses-rab-sgron-ma或Prajna-pradipa-mula-madhya-maka-vrtti);《中觀寶燈論》(Dbu-ma-rin-po-chchi-sgron-ma或Madhyamakaratna-pradipa),七卷 ,聖天(Aryadeva)著《瑜伽行四百論頌》(Bstan-bcos-bhi-brgy-pa-bi- brgya-pa或Catuh-Sataka-Sastrakarika);月稱著《菩薩瑜伽行四百論廣 釋》(Byan-chub-sems-dpahi-mal-
byor-spyod-pa-bi-brgya-pahi-rgya-cher-hgrel-pa或Bodhisattva-yogacarya- Sataka-tika);
其中以《入中論》為 基本教材,必須背熟。
宗喀巴著《入中論廣釋》,289葉;《簡論》,60葉;
嘉錯傑著《中論廣義精華》,60葉;
克主曲傑著《中論入門廣見的簡明提綱》,281葉;
嘉樣著《中論廣評》。
《阿毘達磨》或《俱舍論》(Abhidharma-kosa或Mdzod)是在一級中學習,最少學四年,主要著作包括瓦蘇班杜(Vasubandhu)的《俱舍論本頌》( Chos-mion-pahi-mdzod-kyi-tshig-lehur-byas-pa或Abhidharma-kosa-karika)和他自己的解釋(Chos-mion-pahi-mdzodkyi-bgad-pa或Abhidharma-kog-bhasya)。 書由詩句組成,有八章:
領域,根,世界,羯磨(業果),幻覺,聖人,智慧和靜修。 評論有九章,八章關於上述題目,第九章排除自我。 學生第一年專心學習前四章,第二年則學習其他四章,後兩年則複習和消化整個篇章。 前兩章是純潔與不純潔(無明?)共有的,主要作為緒論,其餘六章分期研究純潔與不純潔。
宗喀巴著《入中論廣釋》,289葉;《簡論》,60葉;
嘉錯傑著《中論廣義精華》,60葉;
克主曲傑著《中論入門廣見的簡明提綱》,281葉;
嘉樣著《中論廣評》。
《阿毘達磨》或《俱舍論》(Abhidharma-kosa或Mdzod)是在一級中學習,最少學四年,主要著作包括瓦蘇班杜(Vasubandhu)的《俱舍論本頌》( Chos-mion-pahi-mdzod-kyi-tshig-lehur-byas-pa或Abhidharma-kosa-karika)和他自己的解釋(Chos-mion-pahi-mdzodkyi-bgad-pa或Abhidharma-kog-bhasya)。 書由詩句組成,有八章:
領域,根,世界,羯磨(業果),幻覺,聖人,智慧和靜修。 評論有九章,八章關於上述題目,第九章排除自我。 學生第一年專心學習前四章,第二年則學習其他四章,後兩年則複習和消化整個篇章。 前兩章是純潔與不純潔(無明?)共有的,主要作為緒論,其餘六章分期研究純潔與不純潔。
羯磨(Karma 業果)和幻覺作為不純潔(無明?)的原因。
成立三領域(感覺,對象,無對象)和普通世界,有生物和無生物,作為不純潔類。
然後由智慧和靜修作為純潔的原因,聖哲作為純潔的結果,則超凡世界可以成立,這就是純潔類。
雖然它是小乘的經典,可是這本書是最重要的,述說不純潔(無明?)是痛苦的來源,並指明解脫之路。 同類的重要著作,如嘉樣著的對俱舍(Kosa)的詳細評論很多,拉卜楞在這類評論方面是著名的,據說數量上比拉薩還多,水平也高。 可是在漢文翻譯中,還有一些重要著作,而在藏文中是見不到的,將來把它們譯成藏文,也許是有用的。
“寺院的法規戒律”(Hdul-ba)一級的學程,無一定年限。 許多學生,在這一級中停留到老,因為上述經典是屬於教和學的理論範圍,此類典籍則屬於實踐範圍。 沒有人可以實在地說,他已經完全掌握了寺院的法規或紀律。
一般說,有三種寺院法規:
“對個人解脫”(So-sor-thar-ba或Pratimoksa),“對有情利益”和“包括一切善行”。
前一種與小乘同,後兩種是屬大乘的。
寺院法規“對個人解脫”的目的是馴服人的獸性,是根據個人地位解放個人的。 所以有七等這類法律:對於受全戒的僧侶(Dge-slon),他須遵守二百五三條戒律(比丘戒),對受全戒的尼姑(Dge-slon-ma),她須遵守三百四十一條戒律(比丘尼戒),對受十三條戒律而且必須遵守的沙彌(Dgotshul);對受十條戒律而且必須遵守的出家僧侶(Rahbyun);對受二十二條戒律而且必須遵守的沙彌尼(Dge tshul-ma);對受五條戒律,而且必須遵守的最低級女居士(Dgebsien-ma)。 後兩者是可以結婚的。
寺院法規“對有情利益”是個方便,使遵守者可以做任何對於其他有生命的人或物有福利的事。 例如,說謊是違反最初五戒的,但為了旁人某些客觀利益,有時需要向他隱瞞真實情況,因為他還沒有準備接受那個真理。 如慈悲神與女妖結婚,即藏族起源神話中所述,是另一個例子,說明一個菩薩可以為了保護人的生命,顯然違犯了不發生男女關係的戒律。 寺院中那樣多的憤怒像,應該說是與佛教靜善相矛盾的,但是可以理解為這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包括一切善行”的寺院法規,是指菩薩的行為,包括一切聽,思和實踐(聞思修)的全部表現,在瑜伽法規的書中,菩薩八類曾被舉出。
《丹珠爾》(Bstan-hgyur)經關於小乘寺院法規的十八篋,最重要的是:
姑那普拉巴或功德光(Gunaprabha或Yon-tan-hod)著《毗奈耶經》或《律經》(Vinaya-Sutra或Hdul-bahi-mdo)和他的《埃叩塔拉》(Ekottara- kama-sataka或Lus-brgya-rtsa-gcig-pa《百一羯磨》);達瑪米抓或法友(Dhar- mamitra或Chos-kyi-bges-gien)的《律經大疏》(Hdul-babhi-mddohirgya-cher-bgrel-pa或Vinaya-satra-tika)和他的《別解脫經釋》(So-sor-thar-pahi-mdohi- grel-pa或Pratimoksa-sutra-vrtti);那卡普那或龍樹(Nagarjuna )的關於“給促勒”(Dge-tshul)的詩句(Hphags-pa-gzi-thams-cad-yod-par-smra-bahi-dge- tshul-gyi-tshig-lehur-bya-pa或 Argamula-sarvastivadi-sra-manerakarika)。
姑那普拉巴或功德光(Gunaprabha或Yon-tan-hod)著《毗奈耶經》或《律經》(Vinaya-Sutra或Hdul-bahi-mdo)和他的《埃叩塔拉》(Ekottara- kama-sataka或Lus-brgya-rtsa-gcig-pa《百一羯磨》);達瑪米抓或法友(Dhar- mamitra或Chos-kyi-bges-gien)的《律經大疏》(Hdul-babhi-mddohirgya-cher-bgrel-pa或Vinaya-satra-tika)和他的《別解脫經釋》(So-sor-thar-pahi-mdohi- grel-pa或Pratimoksa-sutra-vrtti);那卡普那或龍樹(Nagarjuna )的關於“給促勒”(Dge-tshul)的詩句(Hphags-pa-gzi-thams-cad-yod-par-smra-bahi-dge- tshul-gyi-tshig-lehur-bya-pa或 Argamula-sarvastivadi-sra-manerakarika)。
宗喀巴和他的兩名傑出的徒弟嘉錯傑(Rgyal-tshab-rje)和克主曲木(Mkhas-grub-chos-rje)的多卷著作中,大師的評論菩薩戒品釋和比丘戒品釋各五卷,是最受歡迎的。 其他關於菩薩誓言和密教誓言,不勝枚舉。
我們結束顯教學院學程討論之前,必須提一提進行教程的地點和課程預備的特殊辦法。
大經堂如已述過的,是作為純粹宗教性質的經典舉行崇拜儀式的地點,正式課程則在三個廣場上進行。 每當有曲札的時候,
第一個地方頓曲(Ston-chos),意思是“講教義”,那是演講最多的地方,也是單獨的有階梯的院子,與大經堂有些距離。
第一個地方頓曲(Ston-chos),意思是“講教義”,那是演講最多的地方,也是單獨的有階梯的院子,與大經堂有些距離。
第二個地方住將(Grub-gan),是一很愉快的有牆的園林,作為夏日演講和辯論的場所。
第三個地方多夏爾(Rdo-ggel或Rdo-gzal),在大經堂外邊空場上,只在冬季晚上或夏季雨天,在這裡舉行演講,全寺的一切跳神盛會也都在這裡舉行 。
個別學院的其他舞會則在個別學院的院落進行。
每月有五六次晚上在學生院落的房頂上預備功課,一般由天黑直到半夜。 功課預備的情況,自然因人而異,可是冬春兩季的晚間,房頂上寒風凜冽。 訓導長(Zal-no)和他的助手(Chab-ltag-ma)必須環視巷間,看是否每人各就各位。 事實上,學生們沒有可能逃席,除非他們升到“中道”最末級,才可免於在房頂上備課。
(三)密宗學院
神學院的學程,包括下述典籍:怖畏金剛,憤怒神,閻王,心理升起,最快樂者,神秘主,授權法,神秘圖案(曼陀羅),龍王,焚供,發音藝術 ,手印,灌頂,五祈禱術,八十種宗教行為等。
醫學院的學程除了純粹為某些神祇的經典如前章所述外,有基本的醫書名“四經”(四部醫典),它們是“基礎”,“解釋”,“藥方”和“最末幾章” (Uttara- tantra),這是由印度文直譯成藏文的。 根據藏文歷史,漢文醫書也有翻譯,可是我們尚不知道是什麼書。 //
ㄧ些些~
公元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公元755-797)統治時代,桑耶寺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醫學會議,參與此會議的醫生來自印度、尼泊爾、波斯以及其它近鄰國家。會議之後,老宇妥·雲丹貢布在本民族的醫學基礎上,綜合不同亞細亞之國醫學精髓,編著了《四部醫典》。
公元十二世紀:小宇妥雲丹貢布修訂《四部醫典》,從此西藏醫學的教旨是以《四部醫典》爲根據。
公元八世紀:藏王赤松德贊(公元755-797)統治時代,桑耶寺舉行了第一次國際醫學會議,參與此會議的醫生來自印度、尼泊爾、波斯以及其它近鄰國家。會議之後,老宇妥·雲丹貢布在本民族的醫學基礎上,綜合不同亞細亞之國醫學精髓,編著了《四部醫典》。
公元十二世紀:小宇妥雲丹貢布修訂《四部醫典》,從此西藏醫學的教旨是以《四部醫典》爲根據。
//時輪院
對於藏歷(Lehu-tho,顯然是漢文“歷頭”的直譯),是時輪院的專業。 下述可以表示一般意思:“智慧神的真名”,“智慧神的空姓名”,“十三怖畏金剛的靜修法”,“灌頂法”,“焚供法”,“彩圖表法祈雨 ”,“菩薩道進程”,各種心理升起。
對於藏歷(Lehu-tho,顯然是漢文“歷頭”的直譯),是時輪院的專業。 下述可以表示一般意思:“智慧神的真名”,“智慧神的空姓名”,“十三怖畏金剛的靜修法”,“灌頂法”,“焚供法”,“彩圖表法祈雨 ”,“菩薩道進程”,各種心理升起。
歡喜金剛院(夏曆學院)的學程大體上與時輪院相同,只是對於各自的神佛有所側重。 夏曆特別法,未被學院代表所述,因為它屬密宗的特點之一。//
把書堪過日之人間漫未知 微陰生九原 |
把書堪過日之人間漫未知 微陰生九原 |
把書堪過日之人間漫未知 微陰生九原 |
馬鈴薯蛋沙拉三明治 |
馬鈴薯蛋沙拉三明治 |
馬鈴薯蛋沙拉三明治 |
麻醬拌麵(手工黑麥麵條) |
麻醬拌麵(手工黑麥麵條)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