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6月24日

隨行隨筆255把書堪過日之淡處還濃綠處青⋯ 起從水面縈層嶂 猶似簾中見畫屏~ 坐困愁城第92日



隨筆二三事
夏至起似也迎來了印度的季風,雨簾中的煙霧繚繞,
便是這般淡處還濃綠處青 起從水面縈層嶂 猶似簾中見畫屏~

「淡處還濃綠處青,江風吹作雨毛猩。
起從水面縈層嶂,猶似簾中見畫屏。」
~水村霧。葛長庚

⋯⋯⋯⋯⋯⋯⋯⋯⋯⋯⋯⋯⋯⋯⋯⋯⋯⋯⋯⋯⋯⋯⋯⋯⋯⋯⋯⋯⋯⋯⋯⋯⋯⋯⋯⋯


藏族宗教史之實地研究
李安宅

拉卜楞寺
公開聚會
(法會、儀軌)
這裡所說的公開聚會,是在寺院對群眾公開舉行的神聖舞蹈(金剛舞)和其他的宗教活動。 由寺院的觀點看,它們都是一種宗教儀式,在實際上也是以儀式和藝術的動作進行群眾教育的手段;但由群眾觀點看,則是宗教、藝術、社會和經濟利益的綜合,通過聚會都能得到滿足。 因為在高原地帶,生產是簡單的,個人的生活充其量也是簡單的,孤立的。 寺院的宏偉建築是有充分吸引力的,對於生活在帳篷和土房子裡的人來說,正是這樣。 當然,寬大房屋是不容易輕易放過的,再加上額外壯觀的事物,甚至住在寺院裡的人在平時也不容易見到。 這些觀眾來自遠方,他們將剩餘的畜牧產品與農產品、工業品交換,都是實惠,不是空洞的理論。

拉卜楞一年有七次這樣的聚會,特別是四月和九月的聚會,很多遠方的部落都要趕來。 他們來的時候,都是全家在拉ト楞以西45里三岡塘空地上搭上各自的帳篷,然後自己輕裝到寺院,除了參觀寺院和神聖舞蹈外,還有一步一叩頭地圍繞寺院轉數週,甚至有人一步一叩頭地由家鄉到此地。

下面即概述七次聚會的情況。
(一)正月祈禱
在這個節期,有兩種活動在寺院內進行。
第一種活動是在大經堂里聚會。第二種活動根據俗家的觀點才是真正的公開聚會。
在大經堂裡每日舉行七次聚會,由初三到十七。

第一次聚會是照例每日舉行的早晨祈禱會(Cog-tshogs),由啟明至日出,所有寺院僧眾都參加這次會。 這一次的特點是每一僧分到125枚銅元的布施。

第二次聚會是在大經堂外面廣場上舉行的,那個地方叫作多夏爾(Rdo-gzal),聚會本身叫作松曲札(Gsun-chos-grwa),等於在曲托 Chos- hog)季節的早曲札(Gog-chos-grwa)。 教務長主持這次會,首先學士待位生參加考試,然後就釋迦佛的生平,次第論和彌勒五著等進行講解。

第三次聚會是正式午後會(Dgon-tshigs-tshogs),不同處在於每一個僧人得到一餐飯和有三份酥油的茶。 會場中年輕的分成三組,其餘的人分成三群。 每一組到廚房去三次,回來再三次到大經堂,每一次都給不同的群眾分酥油茶。 將大塊酥油放入熱茶筒內,每一筒分給三個人,假定在筒中有剩餘的茶,即注入一個大木箱中,監督站在箱旁。 假定有過多的酥油剩在筒中,即強令分送茶水者再重新分給僧眾,有時分茶者會遇到這樣困難的處境,即一群僧人無人接受再來的茶。 分完茶水後,再分稀飯。 我們在第十章已提到稀飯的成分,那是在頭一天用大鍋煮好的內容豐富的稀飯,每人不可能取得太多,但是,看看3600名喇嘛,在半個鐘頭以內把稀飯分光,吃完,的確是個奇蹟。

第四次聚會是祈禱大會本身,在大經堂舉行,時間相當於午後的公刺曲札(Dgoi-tshigs-chos-grwa),即相當於集中演講和辯論的時間。 教務長主管這個大會,念誦為了佛教的傳布,眾生的幸福,世界的太平的經典。 藏族代表於1939年由重慶回來的時候,會是在嘉樣佛公館的院落裡開的。 僧眾和俗家都參加,在為了舉世太平而舉行的誦經之外,還用藏、漢、蒙古各種語言作了演講。

按一日程序第五次會,是分茶時間(Grwa-ja-tshogs),那不是必要的程序。 什麼時候有人獻茶,即在大經堂開會。 雖然叫作分茶,每個僧人還可分到50-75枚銅元。 銅元與奶茶都來自捐獻。

第六次聚會是在大經堂例行的,那就是晚禮拜(Dgon-ja-tshogs),時間是40分鐘。

第七次聚會是晚間辯論(Dgon-jahi-dam-bcah),在大經堂前面舉行,相當於晚曲札(Bkah-rams-chos-grwa),碩士待位生此時受到考試, 因為這個地點叫多夏爾(Rdo-ggal,或Rdo-g2al),所以學位稱作多仁巴(Rdo- ram-pa)。


在大經堂的活動說到這裡,關於群眾觀點中公開聚會,有五點可述。
 
第一,正月初八的放生Tshe-thar),即將牲畜獻給財神即北天王。 典禮在嘉樣佛的院內舉行。 在院子西邊懸掛神像,神像前擺上兩隻茶壺,一壺裝奶,一壺裝奶茶,去了皮的凍的犛牛,頭、角、尾、蹄都是原樣,右邊放著一隻羊, 也一樣,與耗牛平行放著桌子,桌上放著12個盤子,裝著殼果和水果,與供桌成直角。 在台階下面有放生的牲畜和其他動物,如馬、犛牛、狗等,還有一個猴、一個熊,都永遠不得殺害。 除了這些動物之外,還有裝飾得很好的馬匹,是作為財神的馱馬,俗眾擠到馬尾後,以便藉接觸它而得到某種好處或幸福。
在院子的東半邊,有六個和尚,他們坐在台階上,吹著喇叭,敲著九面鑼架等,同時有九名化裝童子跳舞,以取悅於神和觀眾,並回憶拉ト楞過去都是由小和尚拾柴貢獻給師傅的情景(今日拉ト楞靠拾牲畜糞作燃料)。
當跳舞完畢以後,上述的奶和茶即被取來注於性畜的頭上,給它們降福,並用彩綢帶系在它們的頭上,以便於區別未被獻於神者的性畜。 焚供於一個像灶似的裝置中,然後牽馬沿順時針方向繞此焚供轉圈。
在預備這種儀式時,香佐(Phyag-mdzod)和他的侍從(Zabs-phy)在另一地方念經,為正月間整個活動選派出七名騎馬的衛士,由一名僧人為首,其餘是他瓦和撒哈村的俗眾,因為他們的祖先首先在拉卜楞定居。 他們是惟一有權可在寺院騎馬的人。 在這個季節,除了他們以外,均不得帶武器(旁的日子,藏族男人經常帶著武器)。

第二,是十三日亮佛Than-mo-che)。 每年將巨大的刺繡或裝飾花的釋迦佛或阿彌陀佛或宗喀巴的繡像(Gos-sku)在夏河對岸的山坡上展出,教務長在另一地方做必要的法,而活佛的代表則於河對岸的紮喜羅丹(Bkra-sis-rab-btan)寺在佛像前讀經,四位土地斑駁的身體Thi-gu-khya-res)巧妙地在代表前跳舞致敬。 這時威嚴的教務長前來維持秩序,並有少數僧眾幫助。 他們手執鞭子或樹枝,向群眾揮舞,以免他們擠得離像太近。 另外有兩名穿著刺繡服裝裝的人,模仿老虎,跳來跳去,有時他們向觀眾開玩笑,把他們的帽子搶去,但主要目的是使觀眾不要擠得太厲害,也是表示連兇猛的獸都因佛教的影響而得到馴服。 同時,有的觀眾仍向前擠,擠至像前,偷著以他們的頭顱接觸像邊,寧可冒挨鞭子抽的危險。 很多人則是向佛像叩頭,以表崇敬。

第三,十四日的大跳神(Hcham-chen)。 在大經堂外面空地上舉行。 作為預備,念十日經咒,求怖畏金剛和法王允許和降福,同時有焚供(Sbyin-sregHoma)。 在跳舞方面,跳舞者和作樂者各二十人上下,念閻王鐵城經。 大經堂門左邊,展出法王大型像,以降伏閻王和免除任何壞事,他們相信,如果不如此,跳神的人是會吐血的。 跳神的人被假扮為:法王,他的明妃,他們的侍從,閰王的偵察童子(Ken-rus)和寧瑪巴的黑帽子。 在廣場的中心是一方布,畫著人形,代表作惡者Lin-ga),那是典禮的目的要毀滅的。 在旁邊擺著三棱錐,是大麥粉和酥油做的(Gtor-ma),作為惡怪的供。 跳神者次序如下:
四個偵察童子在前,打扮得像人骨架。 據說,在拉卜楞舉行天葬的山溝人,能發現這樣的骨架,這是因為死人太多的緣故,於是很多人為死者另找地方舉行天葬以使其肉身讓老鷹吃光。
其次,侍者兩名兩名地出現,有五隊,叫做英雄和女英雄(Dpah- 00-dpah-mo)。 他們戴著面具,穿著長袍,頭上沒有角。 可是另外有兩個有角的,一個是鹿,一個是犛牛。
第三,明妃和法王先後出場。 他們的服裝和其他特點,將在九月典禮中敘述。 法王的侍者也再次出現,他們成環形一齊跳舞。
黑帽子的領袖(Hcham-dpon)在第四幕中第一次出現,跟著的是他的伴侶,約有二十位,他們也成環形跳舞。 作為這樣的領袖,必須有十五年以上跳這類舞蹈的經驗。
當法王跳舞時,舞蹈的副首領(A-rgan-pa)兩次注模仿的血,作為獻禮。 當黑帽子跳舞時,首領用一切模擬武器作殺、刺和制服作惡者的像,最後三棱錐供同在布上畫的作惡者一併焚毀。 這就是舞會的終結,即已經殺了該殺者,已經降服了該降服者。
三稜錐供,據說在舞會前是輕的,但在焚它時,就變得很重了,因為加上了巫術的力量。 另外甚至說,它有時重到移它不動的程度。


整個儀式的進行,都在一位被稱為年長的監護者Do-dam-pa)的喇嘛官員的監護之下。跳舞者須事先練習一年,然後才能實際參加 ,一旦參加到跳舞的行列中,便要一直進行三年,等到旁人加入了,他們還必須給予幫助。有十二年以上經驗的四人,叫拉津巴(Las-hdzin-pa),幫助領袖處理有關跳舞的事務。幫助十二名音樂家,即在儀式上同時念經的,是一名叫作央本(Dbyans-dpon)的領袖,他要有十五年以上的經驗。這種舞蹈 來自扎什倫布。因為四世班禪(1567- 1662年)相信是奇蹟般地(Rdzu-hphrul-gyis)到過香巴拉(Cambhala 香格里拉)或理想國,因為他在那裡看到跳舞,所以回到扎什倫布寺便創造了那個舞會。 因為各代班禪都是時輪金剛制度的專家,所​​以拉ト楞的時輪學院也在理論上對這個舞會負責,即這樣的舞是直接由扎什倫布學來,間接由香巴拉學 來的。
根據寺院的信仰,凡是參加這種舞會的,不管是舞蹈,是念經,還是作樂,都在香巴拉王降臨時被任用,任何旁觀者,不管是聽的,看的,都會得到一種福利,即於死後避免恐懼。
有各種誤解,說作惡者和黑帽子是本波(Bon-po苯教)。 知道黑帽子是寧瑪巴巫術師的人,常常容易作這樣的歷史回憶,即朗達瑪(Glan-dar- ma)是被一名喇嘛刺死的。 但事實上,儀式的用意,乃在根除不利於佛教覺悟的心理境界,即貪、嗔、痴。 自然可以在理論上,把抽象的惡加以具體化,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社會中。 可是喇嘛喜歡抽象的,作生物的解釋,而不喜歡作歷史的附會,至於他們為什麼把寧瑪巴黑帽子作為扮演角色,是因為他們相信黑帽子有法力。


第四,酥油花作為供(Me-tog-mchod-pa)用於正月十五的晚間。 原料用酥油和大麥粉和成的,用以塑成釋迦牟尼,智慧神,遍知佛(Kun-tu- bza-poSamantabhadra),未來佛,無量壽佛和各種各樣的慈悲佛母(Sgral-maTara)。 將每一位都放在木架上,裝上花和柏樹枝,大約有三十位擺在大經堂的周圍。 顯教學院內十三個班級,每一級都預備這種供,密宗學院的各班級,也有他們的貢獻。 在每一個供前,都有酥油燈和火把,以使展覽顯得輝煌內耀,群眾繞著樓走,每人都用頭接觸架邊,以我示敬意。 婦女則取下拖在背後的沉重頭飾,以避免損壞花供和可能的失竊。 在群眾擁擠時,騎在馬上的僧人和俗家助理顯得特別忙碌,他們其至使許多人受鞭打,以使圍觀的群眾多少有些秩序,避免損傷。

第五,為紀念未來佛(彌勒佛),於正月十六早晨進行遊行。 穿著盛裝的遊行隊伍抬著一尊特別大的佛像和兩個較小的佛像,還有戴面具的童子,由大經堂走出,圍著寺院按順時針方向轉,他們背後跟著觀看的群眾。 當他們到了大經堂外面廣場的時候,遊行隊伍便告解散,當日的活動終了。 根據佛教的記載,有不同劫數(Bskal-pa),說明世界的存在和毀滅。 在賢劫(Bskal-bzan-pa)一世有四佛統治世界:生死佛(Hkhor-ba-hjigKrakuchanda)時,生命八萬年,金永生佛(Gser-thubKanakamuni)時,生命四萬年;保光佛(Hod-srunKsyapa)時,生命二萬年;釋迦佛時,生命一萬年。 可是釋迦統治時代,只有五千年;到了賢劫二世,未來佛出現時,生命又是八萬年。遊行是一個表示,歡迎未來佛的來臨。當遊行繞寺院時,有學問的喇嘛,也繞未來佛的廟。 未來佛的廟是金頂的,為嘉樣二世所建。

我們把正月大祈禱季節裡的一切事作一總結,其意義在於紀念釋迦佛用神妙能力征服外道。 傳統中都相信,正月初一到初八,釋迦故意在外道面前辯論輸了,但在正月初九到十五,則用了真正力量,把外道一個一個地辯輸了,有的外道被焚,或被淹死,有的墮入懸崖。 外道終了以後,佛教便有順當時間,在全世界得到傳布。


ㄧ些些~
由此見所謂古印度傳統中的宗教和諧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更枉論婆羅門教本身的排他性~



把書堪過日之淡處還濃綠處青 起從水面縈層嶂 猶似簾中見畫屏
把書堪過日之淡處還濃綠處青 起從水面縈層嶂 猶似簾中見畫屏
 




把書堪過日之淡處還濃綠處青 起從水面縈層嶂 猶似簾中見畫屏
把書堪過日之淡處還濃綠處青 起從水面縈層嶂 猶似簾中見畫屏

來自寺院的紓困品,雞蛋和打火機




蛋沙拉三明治
蛋沙拉三明治

 
青椒蛋炒飯

青椒蛋炒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